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中国新工人

中国新工人
作者:吕途
副标题:文化与命运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年:2015-01
ISBN:9787511869104
行业:其它
浏览数:2

内容简介

这本书,讲述新工人的故事,他/她们的工作、生活和人生选择;讲述工人在工厂打工的日日夜夜的体会和感受;讲述新工人如何在现今并不乐观的大环境下尝试创造一个更好的人生和社会。讲述本身就是构建,但是也不能局限与此,我们需要分析、反思和批判,这本书每一章几乎都是“故事/描述+分析”的结构,从个体故事入手,反思个体、群体和社会的现实与未来。文化的表现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的衣食住行、工作内容和文化娱乐方式,而决定这些内容和方式的本质是一个人和社会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这是我们思考工人文化的基础。

现在,有太多的人习惯了指责别人和社会,批判从来都是必要的,但是是否有资格批判的前提是自己是怎么做的,“做什么样的人”是一个个体人的文化的整体表现。个人的选择改变的不仅是个体的人生,更是社会的命运。本书也讲述了一群新工人尝试追求新工人的劳动文化的实践,那是“做统一的人”的文化,那是“不做劳动力商品”的文化。“知道自己是谁”决定个人的命运,“做什么样的人”决定社会的命运。

......(更多)

作者简介

发展社会学博士 妇女与发展硕士

......(更多)

目录

序一 瞿师傅的故事 16

序二 新工人群体的“罪与罚” 20

——《中国新工人—文化与命运》导读 20

序三 我的精神困境 25

- 《中国新工人:文化与命运》读后思考 25

前言 29

对文化的理解 30

本书的研究方法 33

本书文化研究的目的 34

本书的结构: 35

致谢: 37

第一部分 我们的工作 39

第一章 王美丽的故事:我要离开,这不是人待的地方 39

家庭背景 40

工作和工作感受 40

工资、支出和待遇 41

宿舍和业余生活 42

对未来的打算 42

讨论: 44

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的反思 44

只要是人都会去思考工作和生活的意义 48

对打工者“过客心态”的反思 49

资本的狡诈是基于我们的“怯懦” 52

歌曲 工资单 53

第二章 台资厂打工体验:“让人非人化”的工厂文化 55

2012年5月16日 星期三 晴 56

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 晴 57

2012年5月19日 星期六 小到中雨 60

2012年5月20日 星期日 阴 61

2012年5月27日 星期日 68

讨论 69

劳动的价值 69

没有名字的世界 70

站着工作 - 工业化与民主 71

产线上工友的互动 - 工人之间的工具性的关系 74

“做伴”让“被蔑视”变得可以忍受 - 工人应对不被当人对待的办法 77

资本/工厂文化的作用 80

诗歌 81

我们无需道别 81

第三章 德资厂打工体验:将压迫内化的被压迫者 82

找工作和面试 82

时间:2013年2月28日 星期四 晴 82

体检和签合同 84

时间:2013年3月1日 星期五 雨 84

公司岗前培训 85

时间: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 85

厂级培训和上岗 88

时间:2013年3月5日 星期二 88

当地工人“轻松愉快” vs 外地工人“唯唯诺诺” 91

时间:2013年3月6日 星期三 91

我们4个新人 94

时间:2013年3月7日 星期四 94

头脑空白的一天 96

时间: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 96

佳丽的男友接我们下班 97

时间:2013年3月11日 星期一 97

没有实话的对话 98

时间:2013年3月12日 星期二 98

终于明白了怎么算工时 99

时间:2013年3月13日 星期三 99

不要问为什么 101

时间:2013年3月14日 星期四 101

让我心花怒放的吵架 102

时间:2013年3月15日 星期五 102

讨论: 103

房子和子女教育是两座大山:外地工人比当地人工人差在哪里 103

工人“同意”了资本文化 - 内化压迫和压迫传递 103

工厂的压迫文化的具体表现 105

不要忽视“柔软”的文化的强大力量 106

新工人的消极的精神文化表现/表象 107

资本逻辑与人性的根本冲突:漫长的革命 109

附录:关于本书“工厂文化”叙述和分析的意义的讨论 111

讨论这些到底有什么用? 111

文化分析与经济分析 112

第二部分 我们的生活 114

第四章 115

王福维的故事:荒谬的房子 115

家庭背景 115

打工经历 116

支出 117

买房 117

跟踪访谈 119

2011年11月9日访谈记录 119

工资 119

工作中的关系 119

未来的想法 120

回访 121

2012年11月21日访谈记录 121

回访 125

时间:2014年3月16日 125

讨论 125

移民的时代 世界和中国的故事 125

(1)在德国的土耳其人的故事 125

(2)罗马尼亚人去国外打工 127

(3)中国打工者,不要等到打工者第三代才认清前进的道路 127

房子和打工:分裂的生存方式 128

围绕房子的“加和为零”游戏 129

中国的恶魔房价 131

诗歌 132

生活是一种选择 132

第五章 王佳的故事:女工的爱情和婚姻 134

家庭背景情况 134

打工经历 134

学习日语之后的打工经历 136

交朋友、结婚、生子 138

没有家庭生活的家庭 138

回访 141

我和王佳关于她与新男友交往的对话 141

回访 144

2013年12月1日和2日去东莞看望王佳 144

讨论: 144

全球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女工 144

我们这个失去记忆的年代 146

爱情婚姻与房子车子 146

爱情/婚姻不在两个人之间 149

在城市无法立足,才会被婚姻胁迫 150

女人:别丢了自己 151

歌曲 152

没有车没有房也要爱一回 152

第六章 程勇芳的故事:孩子意味着什么? 154

家庭背景情况 155

打工和生活经历 155

结婚生子 156

回到东莞 157

回访 158

2013年12月1日 158

讨论: 160

要孩子的理由 160

父母是生育制度的傀儡 161

生孩子:女人的得与失 162

孩子带来的乐趣与烦恼 164

妇女:无偿的和最廉价的劳动力 165

目的/道德与责任/代价 166

附录:妈妈写给孩子的日记几则 168

第七章 张占波的故事:消费与消费主义 171

背景 171

打工经历 171

关于未来的目标 172

要像有钱人那样去思考 173

对社会公平的看法 174

中国现在只在乎经济发展 175

我们只能改变自己的心态 175

讨论 176

工友的消费状况 176

消费能力与消费欲望 179

制度不公让欲望失控 180

“阿Q精神”让我们失去反抗的能力 181

资本的逻辑与消费主义 182

歌曲 184

小人物 184

第八章 工友业余生活状况掠影 186

没有业余时间 186

“没有业余时间”意味着什么 188

业余生活单调 189

业余生活贫乏意味着什么 191

歌曲《八小时之歌》节选 192

第三部分 做什么样的人? 193

第九章 张萌的故事: 194

由“想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到“做直销” 194

家庭背景 195

第一份工作做灌塑(干了2天)(2010年) 195

第二份工作做贴膜(干了6个月)(2010年-2011年) 196

第三份工作在德资厂(签了2年的合同)(2011年至今) 196

我的梦想是为人民服务 197

回访 198

访谈时间:2013年3月14日 198

合同结束在办离职 199

哥哥来苏州 200

生活上的一些状况 200

发生的变化 200

我和张萌关于她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的对话 201

回访 202

访谈时间:2014年6月7日 202

工作经历 203

做房产销售 203

在高档男装店做店员 203

在一家儿童情商教育机构工作 203

对直销的看法 204

讨论: 207

只满足第一层次道德的人似乎无可厚非 207

不满足第三层次道德的人似乎无可厚非 208

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破坏第二层次的道德该受到谴责 208

资本的逻辑与三种道德 210

工人意识的问题 211

歌曲 213

有你在身旁 213

第十章 苏浩民的故事:做一个正常的人 214

背景 214

找工作被骗 215

在东莞玩具厂干了半个月(2001年12月) 216

去东莞舅舅开的模具厂(2001年底-2002年4月) 216

去广州(2002年5月-10月) 217

回老家,爸爸再婚(2003年初) 217

继续在舅舅的模具厂(2003年初到2005年9月) 218

出去闯一闯(2005年10月到2007年7月) 218

骑自行车旅行(2007年7月到9月) 219

被弟弟骗入传销(2007年底) 221

和女友的关系 224

我现在的心态 225

对社会的看法 227

对打工文化的看法 228

回访 229

访谈时间:2013月3月16日 229

我老爸 229

我亲妈 230

我后妈 230

盖房的纠结 231

我的心态 232

讨论: 234

情感 - 痛苦的根源,不倦的追求 234

个体困境与群体出路 236

苏浩民让我看到普通人追求精神健康的可能性 237

歌曲 238

冬天冷冰冰 238

第十一章 王海军的故事:追求普通的生活就要追求工人的权利 241

背景 242

上技校 243

在苏州爱普生工作了一年多 243

换工作 244

在一家德资厂工作 244

工资 245

德资厂年夜饭 247

在苏州的生活 250

一些看法 251

我的一次罢工经历(此段由王海军亲自撰写) 252

回访 255

2014年3月28日 255

讨论: 256

通过“选择”谋求权利 256

学习做工人和公民-社保的意义 257

对劳动价值的追寻 - 我的工资到底应该是多少? 258

自我认同形成的过程 - 我不想回家 259

工人/公民/人民 - 追求普通的生活就要追求工人的权利 260

歌曲 261

做蛋糕 261

第四部分 新工人文化的实践 264

第十二章 孙恒的故事:文化运动 267

家庭背景: 270

在陕西安康恒口生活(1975年-1981年) 271

在陕西安康香溪洞生活(1981年-1985年) 271

在陕西安康市生活(1985年-1987年) 272

在陕西安康市上初一时不学好(1987年-1988年) 272

在河南开封上中学(1988年-1994年) 273

在河南安阳上大学(1994年-1996年) 275

大学毕业头一年(1996年8月-1997年8月) 276

大学毕业第二年在中学做音乐教师(1997年9月到1998年10月) 276

流浪歌手(1998年10月到2010年2月) 277

酝酿成立机构(2000年3月到2002年8月) 278

创办北京工友之家(前“北京农友之家”) 279

创办机构对我的改变 280

机构的发展 281

讨论: 282

每个人都是由个人经历和社会环境共同塑造而成的 282

做什么样的人 - 个体性格和社会性格 284

社区 - 文化的空间和现场 286

皮村简介 289

城边村的秘密 292

文化的现场 293

文化的战场 - 自己搭台自己唱戏 295

附录:文化交锋的现场 298

第十三章 沈金花的故事:教育生活 301

家庭背景 301

上学期间 302

上大学和期间的社会实践 304

毕业去向的抉择 306

在北京工友之家工作 307

学校作为社区资源的一部分 309

志愿者的重要作用 311

我的动力和困惑 311

讨论: 312

初等教育与人生方向 312

高等教育与人生选择 - 教育不能失去德 315

教育是对话和批判的过程 319

学校与社区 - 教育不能失去根 324

什么是我们的根 327

附录:社会在不遗余力地制造遍体鳞伤的下一代:一篇流动儿童的日记 328

第十四章 王德志的故事:团结经济 331

家庭背景 331

上学(1985年到1991年) 332

在老家尝试各种挣钱的途径(1991年到1994年) 333

在北京打工(1995年到1999年) 333

边打工边学相声(1999年到2002年) 336

加入北京工友之家(2002年至今) 337

负责社会企业工作(2006年至今) 337

2014年社会企业简况 340

对社会企业现状和前景的看法 340

开辟“同心农园” 342

讨论: 342

挣钱与生活目标 342

忠于理想、面对现实 345

对组织的向往 346

团结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对比 347

歌曲 350

互助合作歌 350

第十五章 许多的故事:书写历史 351

家庭背景: 351

上学的日子 352

打工经历 353

复读(1998年 - 1999年) 353

在midi音乐学校学习(1999年-2000年) 354

街头卖唱并做志愿者(2000年 - 2001年) 355

创建“新工人艺术团”(原“打工青年文艺演出队”) 356

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 358

讨论: 359

摇滚乐批判 359

人民文艺观 361

书写人民的历史 362

附录: 364

人民的历史就是:如何完成自己的人生本身 364

-《寻找小糖人》( Searching for Sugar Man )观后 364

第十六章 姜国良的故事:工友之家公社 368

家庭背景和个人音乐爱好 368

追求音乐梦想和打工经历 369

加入工友之家 371

对文化的看法 372

对公社的看法 374

讨论 375

音乐变成了行业我就不喜欢了 376

跟着心走 378

什么是文化 379

公社是穷人的出路 381

公社是一种自觉的直接民主 382

公社追求的三个层次 383

新工人的积极的精神文化状态 384

劳动文化的理想 385

歌曲 387

我们理想终将实现! 387

附录之一 美国女工伊丽莎的故事 389

家庭背景 390

大学时辍学 391

在时装店打工 391

在餐厅工作 392

做保姆 393

靠政府救济度日 393

个人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 393

讨论: 394

美国和纽约工人和穷人状况一瞥 394

资本逻辑的罪恶 - 你上不起学是你自己无能 397

资本文化的罪恶 398

中国工人在世界的位置 399

中国工人应该具备的一些思想认识 403

诗歌 407

我是一个美国人 407

附录之二 410

读《打工女孩》随想:文化的战场 410

后记:“知道自己是谁”决定个人的命运 412

“做什么样的人”决定社会的命运 412

......(更多)

读书文摘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