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而只在欧洲发展出来?” 这就是闻名世界的 “李约瑟问题”。荷兰著名科技史家弗洛里斯·科恩 (H. Floris Cohen) 评价说,在20世纪的学术史上,鲜有一个朴素的问题能够引出如此壮观的成果。本书包含了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本人对“李约瑟问题 ”最清晰的表述和回答。李约瑟借用化学反应中的“滴定”概念,对中西文明在社会和思想上的种种成分加以比较,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的科技成就在中世纪遥遥领先,西方却后来居上产生了现代科学。
......(更多)
李约瑟 Dr.Joseph Needham (1900-1995),全名 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英国人,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名誉所长,长期致力于中国科技史研究。李约瑟博士是英国著名科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英国学术院院士 (FBA)。 早年以生物化学研究而著称,30-40年代出版了《化学胚胎学》(三卷本) 及《生物化学与形态发生》,在国际生化界享有盛誉。1954年,李约瑟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轰动西方汉学界。他在这部计有三十四分册的系列巨著中,以浩瀚的史料、确凿的证据向世界表明:“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被誉为“20世纪的伟大学者”、“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译者张卜天,杰出青年译者,有30余部译著问世。
......(更多)
中译本序(刘钝)
导言
1. 中国科学传统的不足与成就
2. 科学和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3. 科学与社会变迁
4. 中国古代的科学与社会
5. 论中国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6. 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7. 时间与东方人
8. 人法与自然法则
附:台译本序
......(更多)
“滴定”是指用已知强度的化合物溶液来测定某溶液中化合物的量,前者将后者完全转变为第三种化合物,转变的终点由颜色变化等方式来确定。这就是所谓的“容量分析”或“滴定分析”它的发明时间要比我们认为的更晚
除了培根爵士所列举的三项发明(印刷术、火药和磁罗盘),还有其他上百种发明,比如机械钟、铸铁法,马镫、有效挽具、卡丹环[Cardan suspension]、帕斯卡三角形、弓形拱桥,运河水闸、船尾舵、纵帆航行和定量制图法等,都对社会更不安定的欧洲产生了影响,有时甚至是极为重要的影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