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集合了十七篇文章,是作者多年来与文献打交道的点滴展现,既有对古籍整理的学理研究,也有对经眼作品的品评判断;既有学者科学、审慎的角度,也记录下了研究、出版古籍过程中可爱美好的心路历程。这本书是他们学术生命最好的展现,也是我们有效了解古籍版本、古籍整理知识的不二参考。
......(更多)
......(更多)
理解版本的方法与效用
版本的缺环或历史概念的形成
古籍整理中的存真标准问题
古籍整理的理论与实践
《旧京书影/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出版说明
学《中国版刻图录》记
影印南宋官版《周易正义》编后记
《毛诗正义》的历程
金刻本《周礼》商榷
《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周礼部》的文献价值
《仪礼疏考正》解题
影印宋刊元明递修本《仪礼经传通解》正续编编后记
嘉定南康军刊本《仪礼经传通解》之补修情况
师顾堂影印《仪礼正义》识语
《礼记》版本杂识
影印南宋越刊八行本《礼记正义》编后记
聂崇义《三礼图》版本印象
札记
后记
......(更多)
校书必须要找可以比较的合适对象,没有比较对象,空手面对版本文字,无从判断哪些是版刻错字。这就是笔者的太老师孙人和先生常说的“不校不读”。 核査作者参考的书,是读书的基本方法,所以读现代书也可以用此法。
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春秋三传》,除了鲍氏嘉庆本、同治本外,还有一种“蓬峰书屋”本。据《台湾公藏普通线装书目书名索引》,台湾大学有“五经三传读本》(原有人种三字,疑误)四十四卷,清万青铨校,清道光至威丰间浔阳万氏莲峰书屋刊本”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