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体系:费希特哲学读本,ISBN:9787100056625,作者:梁志学
......(更多)
费希特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的拉梅诺。父亲是织带子的手工业者,家境贫寒,9岁时得到邻人的资助开始上学。1774年进波尔塔贵族学校,课外读过该校禁读的G.E.莱辛的著作。1780年入耶拿大学,1781年入莱比锡大学神学系,接触过B.斯宾诺莎的哲学。1788年因经济困难,弃学 赴瑞士的苏黎世当家庭教师,结识了当地狂飙运动的代表人物J.K.拉法特等。1790年重返莱比锡,计划创办杂志未成,再任家庭教师,并开始研究I.康德哲学。1790年,他结识了德国著名诗人克洛普施托克的侄女约哈那(JohannaRahn)并被她深深吸引,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同年,他开始研读康德的著作,这对他后来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791年,他前往哥尼斯堡拜见康德。为了让康德了解他,他基于康德哲学写了一篇研究康德批判哲学和神学领域之间联系的宗教长文《试评一切天启》(Attemptata Critiqueof All Revelation)。康德读后大加赞赏,不仅赞助出版了这篇文章,还推荐费希特前往大学任教。由于一些不知名的原因,此文被匿名发表了,让人们以为是期待已久的康德自己对于宗教的批判著作。之后康德澄清了事实并公开赞扬了这部著作,这个事件使得费希特在哲学界的声名大振。1793年再去苏黎世,被任命为耶拿大学的哲学教授,并结识了平民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等进步思想家。
1794年,费希特成为耶拿大学教授,主持康德哲学讲座,并完善他的哲学体系。此后他陆续发表了《全部知识学的基础》、《自然法学基础》、《知识学原理下的道德学体系》等。1798年,在他担任《哲学杂志》责任编辑的时候,收到了一篇宗教怀疑论的来稿,虽然费希特不赞同作者观点,但由于他坚持出版自由,还是将此文发表。这篇文章后来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来攻击费希特是个无神论者,迫使他离开耶拿迁居柏林。1806年,普法战争爆发,费希特担负起宣扬爱国主义的任务。1807年,他回到法军占领的柏林,发表了著名的《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Addresses to the German Nation),同时倡议建立柏林大学。1810年,柏林大学建立,费希特担任第一任校长。1813年柏林保卫战爆发,城中挤满伤员,瘟疫流行,费希特的妻子参加了照顾病人的工作,不幸感染斑疹伤寒并传染给费希特。费希特夫妇于1814年1月先后去世。
编译者梁志学,别名梁存秀,男,1931年6月生,山西省定襄县人,为贺麟弟子。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已离休。1956年夏季,从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曾任《哲学译丛》责任编辑,《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主编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自然辩证法部分常务副主编。主要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的翻译与研究,是国内最重要的黑格尔研究专家和几乎唯一一个费希特研究专家。国际费希特协会理事。
......(更多)
导言
Ⅰ 试评一切天启
§.1.引言
§.2.一般宗教的演绎
Ⅱ 向欧洲各国君主索回他们迄今压制的思想自由
前言
演讲
Ⅲ 论知识学或所谓哲学的概念
第一章 关于一般知识学概念
1.用假设提出的知识学概念
2.知识学概念的发挥
第二章 知识学概念的研讨
3.
4.知识学在何种程度上能确信它已经穷尽了一般人类知识?
5.使一般知识学与它所论证的具体科学相区别的界限是什么?
6.一般知识学与逻辑学有什么特别关系?
7.知识学作为科学与其对象有什么关系?
第三章 知识学的假定性划分
8.
Ⅳ 关于学者使命的若干演讲
第一讲 论自在的人的使命
第二讲 论社会的人的使命
第三讲 论社会各阶层的差别
第四讲 论学者的使命
第五讲 试论卢梭关于艺术与科学影响人类幸福的主张
Ⅴ 以知识学为原则的自然法权基础
16.共同体概念的演绎
21.
Ⅵ 知识学第一导论
Ⅶ 以知识学为原则的伦理学体系
16.论恶在有限理性存在者中的起因
Ⅷ 人的使命
第三卷 信仰
Ⅸ 关于学者的本质及其在自由领域的表现
第一讲 整体计划
第二讲 对神圣理念概念的进一步规定
Ⅹ 现时代的根本特点
第一讲
第二讲
Ⅺ 极乐生活指南
第六讲
第六讲 附录
Ⅻ 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
第一讲 绪论
注释
进一步阅读书目
......(更多)
唯心论的对象虽然不能作为解释经验的根据得到证明——因为这会陷入矛盾,而且这个体系本身就会转化为经验的一部分——但毕竟能在意识中得到证明。(195)
把一个确定的数给予你们,你们猜想,这个数是一些确定的因数的乘积。 那个给予的数就是全部经验;这些因数就是在意识里指出的东西和思维规律;乘法就是哲学思考。(212)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