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纪那个特殊年代,波兰、捷克、匈牙利、前南斯拉夫等东欧国家的作家、学者们,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下,采取了一种“萨米亚特”的写作方式,即地下出版物的形式。
人对自由的追求是无法压制的。正如英国音乐家梅纽因所说,二十世纪“为人类兴起了所能想象的最大希望,但是同时却也摧毁了所有的幻想与理想”。在这些散文随笔中,东欧作家和学者对他们所处的时代进行了严肃的思考,这些文字既是那个年代的见证,也是人类思想的结晶。
......(更多)
浮出水面(代序)
南斯拉夫
丹尼洛·契斯
中欧主题的变奏
对一个青年作家的忠告
卡尔罗·希塔伊奈尔:为迫害作证
论萨德侯爵
我不信任作家的幻想
反讽的抒情
米哈耶罗·米哈耶罗夫
谎言王国的现象学
非意识形态的荒谬
答鲍梅冉彻夫先生关于俄罗斯思想十问
宗教的复兴
俄国与共产主义
波兰
斯坦尼斯罗·巴兰察克
波兰情结
认识非现实
绝对的地平线
欣快的悲观主义者
匈牙利
乔治·康拉德
匈牙利道路
民主的哲学
战胜抑或说服?
捷克
伊凡·克里玛
不同寻常的童年
布拉格精神
有权者与无权者
论世俗信仰的文学
刀剑在逼近:卡夫卡灵感的源泉
路德维克·瓦楚利克
这样的帅克
论英雄主义
发言人的葬礼
词语……
妖魔
米兰·简曼
昆德拉的悖论
扬·帕托切克
何谓“七七宪章”
米兰·塞梅契卡
不确定的现实和达成一致的可能性
兹德纳克·厄巴内克
仅仅是一个附记
伊瓦·卡图科娃
帕勒克行为的伦理学
马丁·帕鲁斯
作为个人经验与他者的哲学
附录
重寻真理之源——捷克萨米亚特哲学思想简论
萨米亚特作家简介
......(更多)
任何一个社会,不管它的科技基础多好,若没有道德基础以及与被允诺得益等优惠毫无相关的信仰,这个社会就不能运转然而,道德的存在不是只为了维系社会运转,而是让人成为人人不是依据自己反复无常的需要、愿望、癖好与渴望来界定道德,而是道德界定人。
村上将奥姆真理教的封闭世界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世界加以比较,认为二者的共通之处在于:如果你有疑问,总会有人提供答案,只要你继续相信,就会一直很幸福。但在开放式的世界中,一切都是不完全的,有很多困惑和缺憾。“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谈不上幸福,更多的反而是困惑和压力。但至少情况是开放式的。你有选择权,你可以决定你生活的方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