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蛰存先生知识修养面极广,凡所著译,都站得住,有特点,不做则已,做必有显著的个性。文词则清新俊逸,有诗情韵味,一如其人。——徐中玉
施蛰存先生为一般普及撰写的《金石丛话》,又以论说精到的学术含量、言简意赅的恰好篇幅,加上浅显生动的白话叙述,将那些繁复难懂的名词概念、必须知道的基本常识和关键所在的要领重点,以及从先秦一直到唐朝历代金石碑刻主要概况等,都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故虽笺笺小册而一印再印,几成今日初问金石碑版之学的入门首选。——陈麦青
《金石丛话》这本小册子,是我金石学最初的启蒙教材,其论述的金石学基础知识,准确而翔实,在这条正路上,我一直求索至今。——施之昊
编辑推荐
古典文献、金石入门首选书。传统文化学术普及典范之作。
古典文学金石碑帖专家施蛰存深入浅出的“文物小百科”。
全书有文才、有学问、有见识、有个性,博学守约,敢下评断。
用简明易懂的话讲清了金石、碑帖、拓本、石刻、金文、摩崖、造像、塔铭等专业知识点。
内容简介
《金石丛话》是古典文学专家施蛰存先生当年为《文史知识》杂志所写的金石专题文章汇编,是古典文献学、金石学入门的经典专著。作者一面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一面用极为通畅易懂的语言把金石、碑帖、拓本、石刻、金文、摩崖、造像、塔铭等知识点作了简明扼要的讲述。内容精炼、材料丰富、深入浅出,堪称传统文化学术普及的典范之作。
......(更多)
施蛰存(1905—2003),生于浙江杭州。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在文学创作、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金石碑版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将军底头》《梅雨之夕》,散文集《灯下集》《待旦录》,译著《域外诗抄》《外国文人日记抄》,学术著作《唐诗百话》《词学名词释义》《金石丛话》等。
......(更多)
一 “金石”“文物”“考古”的各自含义
二 说碑
三 说帖
四 谈拓本
五 碑额、碑阴、碑侧、碑座
六 秦石刻文
七 先秦金文
八 汉代石刻文
九 魏晋南北朝石刻
十 摩崖
十一 造像
十二 唐碑
十三 唐墓志、塔铭、经幢
十四 金石小品
......(更多)
1942年青海出土的“三老掾赵宽碑”... ...已因青海博物馆失火被毁... ...
用纸墨从铜器石碑上打印出来的文本,纸被墨染成黑的,有字迹处是白的,这种黑纸白字,现在称为拓本。这个“拓”字,取义不很明白,也不知其起源。而且这个名词,产生得也并不早,大约南宋时才有。喜欢用古字古语的人,往往写搨本。似乎拓本即搨本的音变。但是,就其本义而言,它们实是两种东西。
许多人以为凡刻有文字的石头都称为碑,这是一个长久以来错误的观念。所谓碑这个东西,本来只是一块大石板,中间上端穿一个圆洞。古人办葬事,把石板直立在墓穴四角上,利用它来扣牢粗大的绳索,慢慢地把棺材放下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