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学派的宣言式著作,由著名翻译家郭宏安翻译、推荐;
一本法语文学批评的导览手册,带你一次了解十五位文学批评家的批评风格。
——————
《批评意识》是一部关于日内瓦学派的“全景及宣言”式的杰作。全书分为两部分,《上编》评述了包括波德莱尔、普鲁斯特、巴什拉、布朗肖、萨特、罗兰·巴特在内的十五位批评家的批评实践,展示出批评意识运行的机制。《下编》则讲述了批评意识的方法论。两部分相辅相成,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阐明了日内瓦学派的批评方法与原则。
我们有必要大致介绍这部所有人都会感兴趣的巨著:它有时以精炼的理论形式呈现,而更常是以精妙而强劲的笔法分析二十世纪最具独创性的十五位批评家。乔治·普莱是同代批评家中最伟大的几位之一。
——《世界报》
在《批评意识》一书中,乔治·普莱一方面阐明自己的批评观,方面也在其他具有相同或相近倾向的批评家的批评实践中寻求支持。对于批评者来说,批评著作一旦成为批评对象,其作者也就成为创造主体,其“我思”也就成为批评者追寻的目标。因此,《批评意识》既是一次理论的闹述,又是一次批评的实践,全面而具体地呈现出日内瓦学派的面貌
——郭宏安
——————
★ 一次了解十五位法语文学批评家的评论风格:普莱在本书中向读者介绍了十五位法语文学评论家,由十八世纪的斯塔尔夫人、十九世纪的波德莱尔谈起,一路讲到二十世纪的布朗肖、巴什拉、萨特、罗兰·巴特。读毕本书,可获得对这些批评家的一种全局、纵览式的理解。
★著名翻译家郭宏安翻译:郭宏安是中国法语翻译界的开山人物之一。本书最初于1993年由郭宏安先生译介,原因除本书作者乔治·普莱在文学批评界十分重要外,另有一层机缘是郭宏安先生于1975年至1977年间正是在乔治·普莱工作过的日内瓦大学进修,并在那里发现了加缪与波德莱尔的作品。因此,主事文学作品翻译的郭宏安先生特别拨出时间,译出了这部关键的文学理论著作。
★日内瓦学派的宣言式著作:日内瓦学派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围绕日内瓦大学组织起来的文学批评流派。本书作者乔治·普莱是“日内瓦学派”这一名称的命名者,也是 “日内瓦学派”的代表人物。普鲁斯特研究专家让-伊夫·塔迪耶将本书称为“关于日内瓦学派的‘全景及宣言’式的杰作”,其中“全景”指的是本书《上编》以两百多页的篇幅对十五位重要法语批评家进行了介绍,而“宣言”指的则是三十余页的《下编》对文学批评方法进行了讨论。这一讨论厘清了将现象学应用于文学批评的方式方法,即批评家的首要目标不是提出自己对作品的意见,而是要以一种“忘我”的精神,尝试以作者的方式思考、感受。
......(更多)
作者
乔治·普莱(Georges Poulet,1902—1991),比利时著名批评家,日内瓦学派主要代表之一。曾经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任教,后又在爱丁堡大学、苏黎世大学和尼斯大学任教。代表作有“人类时间研究”四部曲及《圆的变形》《批评意识》《我与我之间》《爆炸的诗歌》《非确定的思想》等著作。
译者
郭宏安(1943—2023),学者,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有专著及文学评论集《重建阅读空间》《从蒙田到加缪》《论〈恶之花〉》《从阅读到批评》《论波德莱尔》《阳光与阴影的交织》《第十位缪斯》等,文学随笔集《同剖诗心》《雪泥鸿爪》《完整的碎片》《斑驳的碎片》《塞纳河·莱蒙湖》等,译有《红与黑》《墓中回忆录》《大西岛》《波德莱尔作品集》《加缪文集》《批评意识》《反现代派》等,遵循“不苟作”的原则,研究、翻译和写作三驾马车永远在路上。
......(更多)
《批评意识》述要
上编
一、 引言
二、 斯塔尔夫人
三、 波德莱尔
四、 普鲁斯特
五、 《新法兰西评论》的批评家们
六、 夏尔·杜波斯
七、 马塞尔·雷蒙
八、 阿尔贝·贝甘
九、 让·鲁塞和加埃唐·皮贡
十、 乔治·布兰
十一、 加斯东·巴什拉
十二、 让-皮埃尔·里夏尔
十三、 莫里斯·布朗肖
十四、 让·斯塔罗宾斯基
十五、 萨特
十六、 罗兰·巴特
下编
一、 批评意识现象学
二、 自我意识和他人意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