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主义是一个十分松散的思想体系,没有严密一致的学说系统。其中的各个版本之间,也有很多的争议,甚至在基本价值观上也有分歧。很显然,本书不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囊括各个版本的保守主义的学说汇篡,而是侧重其中的某些主流观点和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主张。
......(更多)
刘军宁,1961年生,安徽人。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研究员,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现为文化部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作为年轻一代政治学者的领军人物,他策划了《公共论丛》、《民主译丛》、《公共译丛》、《政治思潮丛书》等丛书,著有《共和·民主·宪政――自由主义思想研究》、《民主教程》、《权力现象》、《保守主义》等著作。
......(更多)
序言
1 诞生与成长
2 存在之链
3 人,不变的本性
4 政治:可能艺术
5 财产权・自由权・平等权
6 社会
7 传统与变革
8 自由・秩序・权威
9 旧保守 新保守
10 中国情景中的保守主义
附录一 我的处世哲学
附录二 保守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
附录三 新保守主义化表人物
附录四 保守主义主要文献及本书的参考书目
......(更多)
引文:世界必须浪漫化。这就是原始意义被发现的方式。浪漫化所指的不是别的,就是一个获得较高的质的能力。在这种操作中,因为我们由这样一系列在质上不同的“能力”组成,所以较低的自我取得与较高的自我的平等。这种操作还是完全未知的。通过庸俗化以美化了的意义、给平凡以神秘的面目、给熟知以未知的尊严、给有限以无限的外观,我就把它浪漫化了。
我们已经指出,历史主义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面结构,从社会方面来看也是千变万化的,但是在本质上它具有保守主义的根源。作为一种反对与过去革命性决裂的政治论证,它无所不在——当历史事实不是被热情地用来反对当前事实时,当事物的变化过程本身被敏感地体验到时“历史研究”才转向历史主义
很显然,没有什么契约或协议因为普遍的归顺而迅速形成;这一想法远非野人所能理解:首领每次运用权威必定是特定的,这是当前情形的急切需要所要求的。得自其干涉的感受到的功用使得权威的运用日益频繁;它们的频繁逐渐在人们中间产生出一种习惯的和自愿的(如果你愿意这样说的话),因而不稳固的默许。
文人常常冥想出一套原则,用这一套抽象的原则来度量现实社会,使外部世界的复杂现实屈就于自己脑子里的抽象宇宙,然后找出这个社会的重大缺陷,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必须用暴力把这样的旧制度推翻。这类文人还常常给其理论披上“科学”的外衣。
那些以推进社会主义为目标的政治运动倒是最具有精英性格,因为政治原则越全面、越抽象,可以“正确”理解并加以运用的人就越少,其他人只有俯首听命的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