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和文化是一片广大而肥沃的园地。作者主要以19、20世纪的文化与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把它们当作是中国传统研究的一种延伸。此书主要收录作者自1956年到2003年的代表性论文18篇。最后一篇《试论中国人文研究的再出发》为2003年新作,对当下及今后的中国文化传统研究提出了重要看法。
......(更多)
余英时,安徽潜山人,1930年生于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师从杨联陞,获博士学位。曾任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耶律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现为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汉代中外经济交通》、《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中国文化与现代变迁》、《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士与中国文化》、《方以智晚节考》、《论戴震与章学诚》、《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兼论他的学术精神与晚年心境》、《犹记风吹水上鳞-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现代儒学论》等。
......(更多)
总序
一个人文主义的历史观(1956年)
――介绍柯林伍德的历史哲学
工业文明之精神基础(1958年)
文艺复兴与人文思潮(1959年)
西方古典时代之人文思想(1960年)
史学、史家与时代(1973年)
关于中国历史特质的一些看法(1973年)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1976年)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清代学术思想史重要观念通释(1976年)
近代红学的发展与红学革命(1974年)
――一个学术史的分析
红楼梦的两个世界(1973年)
曹雪芹的反传统思想(1980年)
中国史学的现阶段:反省与展望(1979年)
――《史学评论》代发刊辞
从史学看传统(1981年)
――《史学与传统》序言
顾颉刚、洪业与中国现代史学(1981年)
学术思想史的创建及流变(1999年)
――从胡适与傅斯年说起
试论中国文化的重建问题(1981年)
从价值系统看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1984年)
论文化超越(1988年)
试论中国人文研究的再出发(2003年)
......(更多)
朱子能议论及此,才真不愧是旷代巨儒。现代人都说中国君主专制的传统在精神上是靠儒家支持的。这话不知道箅是恭维儒家还是侮辱儒家,至少韩非的“孤愤”之魂一定会委屈得痛哭的。现代人之所以读错了历史,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叔孙通之流“缘饰”的成功,另 一方面也是由于历代帝王中很少有人像汉宣帝、明太祖那样坦率可爱,肯公然地说:“绝不施仁政!”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