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临终,留还是放?什么是生前预嘱?如何避免痛苦的死亡?面对疾病和临终,医生自己会如何选择?
本书在丰富的案例和亲切的叙述中,讲述了一个个涉及尊严死亡、安宁疗护、医疗决策、精神情感抚慰等的生动故事,以温暖的笔触探讨了死亡的定义、死亡观、临终过程、丧亲悲伤等问题,引导大家正视,临终并不仅是一个医疗过程、身体事件,更是一个精神过程和情感事件,我们应当理性看待疾病和死亡,提前决定、掌控医疗方式,提高生活和死亡的质量。
书中有如何应对亲人临终的问题,有为自己做准备的问题,这些议题紧密结合我们身边的实际,解答了由死亡带来的现实与精神上的纠葛与困惑,是引发万千读者共鸣的实用和心理疗愈指南。
......(更多)
彭小华 著
文艺学博士,临终、死亡心理文化研究者
知名译者、写作者、心理咨询师
台湾“吴大猷翻译金签奖”获得者
《中国新闻周刊》专栏作者
出版专著《广告的性别再现》、创办“彭小华爱闻思修”公众号
翻译出版《最好的告别》《好好告别》《善终的艺术》《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虎妈的女儿》等多部畅销作品
梁焰 绘
摄影家、画家、设计师
中国高级室内设计师、美国职业艺术家联合会(AAA)会员、美国水彩画协会(AWS)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四川乐山美术家协会理事、乐山书画院研究员
......(更多)
目录
序言 我的死亡观念形成史/ 001
第一部分 临终抉择:生还是死? 001
一 死亡的新面孔 003
二 临终、死亡模式的变迁 021
三 亲人临终,留还是放? 035
四 延续生命的治疗:医生怎么说 054
第二部分 理解死亡与生命 065
五 什么是死亡 067
六 死亡观:不同的思想传统 077
七 死亡是敌是友?是恶是善? 086
八 死亡禁忌、焦虑与恐惧 102
九 死亡教育:同孩子谈生死 117
第三部分 为善终做准备 125
十 善终与失败的死亡 127
十一 告诉她/ 他——疾病知情与治疗决策 141
十二 了解临终,做好临终医疗安排 151
十三 母亲之死:一个善终的样本 165
第四部分 善后 185
十四 遗体、骨灰处理 187
十五 丧亲悲伤与新关系建立 208
附 录 225
附录一 生前预嘱(我的五个愿望) 225
附录二 临终征兆 233
附录三 消失在眼前,活在我心中
——在婆母追思会上的发言 235
附录四 死别,也可以满怀喜悦
——我在母亲葬礼上的发言 239
后 记 241
......(更多)
也是在2008年的这次思考中,我觉得我不需要为衰老、绝症、临终医疗投保,也不需要为这些事情赚钱、存钱。我并不准备在老年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的情况下依靠别人照顾活着。如果绝症、死亡当前,我也根本就不需要救治,更不需要人住贵宾病房。那时候,我女儿早已成年,父母已经不在了。在完成了人生的责任之后,我完全有“资格”死了。
芭芭拉引用了美国作家亨利·凡·戴克对死亡的描写。作者把死亡描写为“张开白帆的船,清晨的微风伴着它,驶向蓝色的海洋”,活着的亲人在此岸目送着船儿驶远,直到它飘到海天相接的远处,离开了视线,意识到“她走了”!而在大洋的另一端,另一些人注视着她,欢呼“她来了”!作者说,这就是死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