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丽,山东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博士,现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东亚海域交通史、中日关系史。曾出版专著《行观中国——日本使节眼中的明代社会》(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并有多篇论文发表。
......(更多)
朱莉丽,山东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博士,现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东亚海域交通史、中日关系史。曾出版专著《行观中国——日本使节眼中的明代社会》(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并有多篇论文发表。
......(更多)
目 录——
序 · 1
绪论 · 1
一、 选题意义与研究角度
二、 学术研究史述评
三、 史料与方法
第一章 14世纪前日本人中国认识的流变与日明关系展开的背景 · 31
第一节 14世纪前日本人中国认识的流变 · 31
一、“汉委奴国王”“亲魏倭王”“倭五王”——日本列岛与汉魏晋宋
二、从“倭国”到“日本”——日本与隋唐交往中平等思想的萌生
三、“万世一系”——日本同宋元交往时国体观的彰显
第二节 14世纪中期至16世纪末的日本社会与中日关系 · 50
第二章 从“抗礼中华”到“直入明国”——怀良政权、室町政权及丰臣政权的中国认识及对明政策 · 57
第一节 怀良亲王的外交姿态 · 57
一、 中世“神国思想”的发展与怀良亲王首拒明朝使节的思想背景
二、 “华夷”“神国”双重认知系统下怀良亲王对日本的定位
三、 洪武期的明日交涉及《明史》怀良亲王上表之疑问
第二节 足利幕府的对明认识与对明政策 · 80
一、 朝贡关系的缔造者——足利义满
二、 对明外交的中止者——足利义持
三、 勘合贸易的再开者——义教及义政
第三节 丰臣秀吉与其“东亚新秩序”构想 · 103
一、 战争前丰臣秀吉与朝鲜交涉中表现出的对明野心
二、 战争不同阶段丰臣秀吉对明认识的调整及其策略转变
三、 丰臣秀吉对中国、朝鲜的定位与其追求的“东亚新秩序”
小 结 · 132
第三章 以五山禅僧为代表的日本知识人的中国认识 · 134
第一节 《善邻国宝记》所收外交文书的作者及其中国观 · 135
一、 绝海中津的慕华情结与瑞溪周凤对国书体例的看法
二、 瑞溪周凤对惟肖得严国书中平等意识的阐发与继承
三、 瑞溪周凤的国体观与对华观
四、 横川景三对待朝贡的不同看法
第二节 遣明使僧的活动及其对明朝的认识 · 156
一、 日本使僧在明朝的贸易交涉及其态度
二、 日本使僧在中国的文化活动及其中国认识
第三节 室町时代僧人日记中的中国信息 · 200
一、《大乘院寺社杂事记》中的楠叶西忍
二、天与清启与瑞溪周凤的《卧云日件录》
三、金子西与季弘大叔的《蔗轩日录》
小 结 · 217
第四章 商人、大名与明朝的接触及其对明认识 · 220
第一节 勘合贸易中商人们对中国的认识 · 221
一、 九州商人与幕府对明贸易的开启
二、 博多商人宗金与遣明使贸易的再启
三、 楠木西忍的对明认识
四、 堺港的繁荣与堺商的中国情结
第二节 走私贸易中的日本商人与大名 · 246
一、 明初的倭寇与“伪使”现象
二、 勘合贸易存续期间明日走私贸易的发展
三、 日本的大名、商人与“嘉靖大倭寇”
四、 勘合贸易与走私贸易对照视角下日本商人之对明观
第三节 丰臣秀吉“入唐”计划中立场各异的大名和商人 · 277
一、 博多商人岛井宗室与神屋宗湛在秀吉“入唐”计划中的不同表现
二、 小西行长与加藤清正在“入唐”计划中的对立
小 结 · 291
结 语 · 295
一、 神国思想与华夷思想的二元对立下日本统治阶层的中国认识
二、 平等外交的捍卫者与中国文化的追随者——五山禅僧之中国观
三、 经济利益的追求者与文化传播的助力者——日明交往中的商人与大名
参考文献 · 306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