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讨论80年代以来的当代文学中的一条隐秘的文学传统:反讽传统。反讽在本书中不仅意味着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段,而且意味着社会转型过程边缘群体的美学表征,在这个意义上反讽美学是“局外人”的美学。本书因此选取20世纪80年代的王朔、90年代的王小波、新世纪十年的韩寒为主要分析对象,讨论这三位在主流当代文学史中处于边缘地位的作家,其写作如何表现出青年一代的参与性危机。同时,作为参照,本书以代表性作品《花腔》与《大话西游》为例分析了反讽在纯文学与大众文化中的体现。
......(更多)
黄平,1981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兼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著有《反讽者说:当代文学的边缘作家与反讽传统》《大时代与小时代》《贾平凹小说论稿》《“80后”写作与中国梦》《以文学为志业——“80后学人”三人谈》等。曾获第四届唐弢文学奖、《南方文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年度优秀论文奖等。
......(更多)
《反讽者说:当代文学的边缘作家与反讽传统》目录
代序 海淀生访闵行客
第一章 起源时刻的虚无者
第二章 第一节 七十年代深处的“波动”
第二节“潘晓讨论”:从“虚无”到“自我”
第三节 “高加林难题”:经济人的边界
第三章 王朔:参与的危机
第一节 反讽与共同体
第二节 没有笑声的文学史
附 王朔文学年谱简编
第四章 王小波:局外人
第一节 局外人视角
第二节 超越“自由主义/文化研究”的二元框架
第三节 脱历史的局外人
第四节 作为创伤与疗愈的后现代
第五节:叙述能否治愈精神创伤?
附 王小波文学年谱简编
第五章 韩寒:小时代的笑
第一节 “新概念作文大赛”与“80后”作家的出场
第二节 “小时代”的“孩子”
第三节 游弋在“他的国”
第四节 韩寒与郭敬明的电影
第五节“80后写作”的可能性
附 韩寒文学年谱简编
第六章 花腔的终结
第一节 历史之外,还是历史之内?
第二节 “花腔”中的“多余的话”
第三节 虚无,与穿透虚无
第四节 作为反抗者的加缪
第七章 一代人的《大话西游》
第一节 反叛的孙悟空
第二节 犬儒而逍遥的孙悟空
第三节 爱与命运撕裂的孙悟空
第四节 承担了荒诞的孙悟空
第五节 一代人的历史出场
结语 反讽者说:“80后,怎么办?”
附录 重译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词典》“反讽”词条
作者后记
......(更多)
但完全不被村民所理解与接受。只有高明楼依赖官僚系统所赋予的权威出面解决,但这再一次强化了乡村中的等级结构,借助高明楼所完成的“革命"更为难堪,"卫生革命"反证了改造乡村之不可能
高加林之所以撕毁婚约,是因为他所选择的城市女友黄亚萍所联系的是一系列由低到高的差别结构所构成的人生之路:高家村-县城-南京。在选择放弃巧珍的时刻,"他尽量得使他的心变得铁硬,并且咬牙切齿地警告自己:不要反顾!不要软弱!为了远大的前途,必须做出牺牲!”在这一时刻,高加林将自身转化为“人力资本”,成为“经济人”的典型样态:“利益第一次显现为一种意志形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