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全球通史

全球通史
作者:[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
译者:王皖强 译 / 刘北成 审校
副标题:从史前到21世纪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4-06
ISBN:9787301344897
行业:其它
浏览数:2

内容简介

☆一部影响世界四代人的全球史

☆史学大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经典著作

☆人大、清华知名教授新注新译,原貌重现

☆全球突破2000万读者,20年销量遥遥领先

☆豆瓣9.0+,全网百万读者高分评论

☆20世纪影响世界的10本书之一

☆北大历史系主要参考书☆清华学生借阅榜常客

☆ 阿诺德·汤因比、钱乘旦、葛剑雄、阎步克、戴锦华 倾情推荐

☆新版附赠历史思维导读手册与北大限定书签,让阅读更深入,理解更透彻

☆全球局势越复杂,越要读《全球通史》!

·

本书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将整个世界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视角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重点关注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各种历史运动、历史事件及其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本书问世后受到著名历史学 家汤因比和巴勒克拉夫的高度评价,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于世,影响甚广。第7版融入时新的研究成果.新增数百幅图片,使这部名著在内容和体系上更加完善。

......(更多)

作者简介

L.S.斯塔夫里阿诺斯(L.S.Stavrianos,1913—2004),美国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曾获古根海姆奖、福特杰出教师奖和洛克菲勒基金奖等一系列学术荣誉奖。他一生学术成果斐然,出版了《全球史纲》《全球分裂》等18部颇具影响的著作,其中本书可谓斯塔夫里阿诺斯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一部实践上世纪60年代兴起的“全球史思潮”的真正的奠基之作。

王皖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世界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思想文化史。著有《现代英国大众文化》等。代表译著有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与郭小凌、刘北成合译)和彼得·盖伊的《启蒙时代》(与刘北成合译)。

刘北成,清华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长期从事世界近代史和西方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在评介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译介国外史学及世界近代史研究方面成就斐然。著有《福柯思想肖像》《本雅明思想肖像》等。代表译著有《论历史》(布罗代尔)《疯癫与文明》(福柯)《规训与惩罚》(福柯)《合法化危机》(哈贝马斯)《历史研究》(汤因比)《启蒙时代》(彼得·盖伊)等。

......(更多)

目录

出版前言

《全球通史》第7版推荐序 刘德斌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乐观与踌躇 高毅

致读者:为什么需要一部21世纪的全球通史?

致谢

上册

第一编 史前时代

第一章 食物采集者

第二章 食物生产者

历史的启示 人性的本质

第二编 亚欧大陆的古典文明(公元500年前)

第三章 最初的亚欧大陆文明(公元前3500—前1000年)

第四章 开启亚欧大陆整体化的古典文明(公元前1000—公元500年)

第五章 希腊一罗马文明

第六章 印度文明

第七章 中国文明

第八章 古典文明的终结

历史的启示 文明:灾殃还是福祉?

第三编 亚欧大陆的中世纪文明(公元500—1500年)

第九章 实现亚欧大陆整体化的中世纪文明

第十章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

第十一章 突厥化蒙古人的入侵

第十二章 传统的拜占庭文明

第十三章 传统的儒家文明

第十四章 突破性的西方文明

历史的启示 发展中社会与“领先者陷阱”

第四编 亚欧大陆之外的世界(公元1500年前)

第十五章 非洲

第十六章 美洲和澳洲

第十七章 欧洲扩张前夕的世界

历史的启示 历史上的人种

第五编 诸孤立地区的世界(公元1500年前)

第十八章 西方扩张之际的穆斯林世界

第十九章 西方扩张之际的儒家文化圈

第二十章 西方闻名的成长: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第二十一章 西方文明的成长:经济增长与国家建构

历史的启示 历史与风尚

下册

第六编 西方兴起的世界(公元1500—1763年)

第二十二章 西欧的扩张:伊比利亚国家(公元1500—1600年)

第二十三章 西欧的扩张:荷兰、法国、英国(公元1600—1763年)

第二十四章 俄国在亚洲的扩张

第二十五章 全球整体化的开端

历史的启示 地区自主性与全球整体化

第七编 西方主宰的世界(公元1763—1914年)

第二十六章 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第二十七章 欧洲的政治革命

第二十八章 俄国

第二十九章 中东

第三十章 印度

第三十一章 中国与日本

第三十二章 非洲

第三十三章 美洲和英国自治领

第三十四章 波利尼西亚

第三十五章 全球整体化的巩固

历史的启示 马克思的预言与现实的反差

第八编 西方衰退与繁荣的世界(公元1914年至今)

第三十六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全球影响

第三十七章 殖民地世界的民族起义

第三十八章 欧洲的革命与和解(公元1929年前)

第三十九章 五年计划与大萧条

第四十章 走向战争(公元1929—1939年)

第四十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全球影响

第四十二章 帝国的终结

第四十三章 大同盟、冷战及其后果

第四十四章 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全球影响

历史的启示

索引

......(更多)

读书文摘

在波兰,德国人第一次展示了其新式“闪电战”的致命威力。首先,一波一波的俯冲轰炸机轰炸通讯线路,制造恐怖气氛和混乱局面。然后,装甲师在敌人的防线上打开一个个缺口,深深侵入后方,摧毁运输和通讯设施,将抵抗部队切割成碎片最后则是较轻便的摩托化师和步兵师出击,必要时在飞机和大炮的援助下,“肃清” 被打得七零八落的敌军。

是过去成就了今天的我们,而且继续影响着我们的未来。

技术变革能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所以很受欢迎,且很快便被采用;而社会变革则由于要求人类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调整,通常会让人感到受威逼和不舒服,因而也就易遭到抵制。…简言之,人类作为一个种群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自身不断增长的知识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的智慧保持平衡。

利益能给人们的眼睛蒙上一层厚厚的隔膜,即使双目失明亦不过如此。

历史给予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核战争并非不可避免。因为战争真的发生不是由于人性,而是由于人类社会的缘故。

我们都是人,人走路总是腰杆笔挺的。

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

只有人,他的寿命不会很长,无论他做什么,只是一场虚无。

社会变革滞后于技术变革一直是人类许多灾难的根源。

加利福尼亚人不知道“我的”和“你的”这两个词的意思。按圣格列高利的说法,这两个词使我们短暂的一生充满了痛苦和无法解释的罪恶。

在消灭了所有可能的对手之后,人类不再面对任何敌人,我们面对的只有自己。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