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梳理唐代科举制度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考述唐代取士各科,如明经、进士、制举等的情况,考察了唐代科考的科目设置、内容沿革、贡举、举子行卷、放榜宴集等活动,探讨了科举制度对当时文学风气、社会风尚等的影响。其以史学与文学研究结合的办法,综合考察古人在历史记载、文学描写中的有 关社会史料,研究唐代士人的生活道路、思维方式、心理状态,并着力重现当时部分的时代风貌和社会习俗,在研究史上开一时风气之先,影响深远。
......(更多)
傅璇琮(1933-2016),浙江宁波人。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华书局总编辑、编审、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秘书长、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央文史馆馆员。2008年3月起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唐代诗人丛考》、《李德裕年谱》、《唐代科举与文学》、《唐诗论学丛稿》、《唐人选唐诗新编》,合著有《河岳英灵集研究》,主编《唐才子传校笺》等。
......(更多)
......(更多)
唐代的科举考试一般是每年举行的,各地乡贡进士由各州府举送,照例于十月二十五日前集中京都长安(科试有时也在东都洛阳举行,举子在洛阳中,但这种情况究属少数),国子学和崇文、弘文两馆的生徒应进士试的也在十月报送尚书省。在这之后,举子们还要履行一定的报到、纳文解、结保以及朝见、到国子监听讲等等手续和礼仪,前面几章中都已作介绍,这里不拟细述。在这之后,就举行考试。
在唐代,还有举子在考试之前直接向主司献诗的,这里不妨引录几首诗。如孟郊《上包祭酒》(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卷六)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