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雾野回声

雾野回声
作者:[爱尔兰]黛瑞安·尼格利弗
译者:卢一欣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25-08
ISBN:9787559493064
行业:其它
浏览数:3

内容简介

“我们WoMen”书系:

经由我们,看见世界。

横扫多项大奖的爱尔兰文学现象级作品

《纽约时报》《卫报》《出版商周刊》等十余媒体年度推荐

一部勇敢而美丽的艺术作品,

一段女性从“他者”回归“主体”的抗争。

——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文本,

我们夺回自己的声音。

编辑推荐:

◎当代爱尔兰文学最锋利的女性宣言,关于两位女性诗人的命运回响:

一位女性在文学史上留下一首非凡的长诗,而生平只剩空白与沉默;

一位女性被“母亲”与“妻子”的身份淹没,感觉自己正在消失,却一心想找回另一位女性被抹去的叙述。

在无数家务的间隙,她写下这部勇敢而美丽的女性之书,

为消融的自我夺回主体性,向沉默的女性归还叙事权,

将无尽的诗意与温柔,献给女性的创作思考和生命经验。

✶剖白女性不被书写的身心感受✶

作者将自己的身体视为一种女性声音的载体、一切叙事的原点与主体,诚实写下月经羞耻、生育损伤、孕期心理,女性不被书写的种种感受:

▸ 它意味着改变,意味着耻辱。它必须被藏起来。我的身体就是这样成为女性的——在抗拒和恐惧之中。

▸ 我放下毛巾,好奇地观察自己的身体:布满乌青线条的牛奶瓶般柔软的大腿;我的乳房不对称,但是光彩照人;四次剖腹产疤痕留下的神圣的门;松垂的腹部,妊娠纹像退潮时的缕缕波纹。

▸ 我坠入那些无尽旋转的日子,从自己身上偷走了一样特别珍贵而特别模糊的东西,那就是欲望。分娩后,我身上的每一丝欲念都彻底寂灭。

✶审视女性让渡自我的“他者”境遇✶

女性疼痛、压抑、忍受,忽略和回避自我需求,掠夺自己而奉献他人:

▸ 在怀孕的过程中,妇女以一种平凡到无法察觉的无私奉献精神贡献自己的身体。

▸ 我醒着和睡着的时候都喂过她,在她发烧、出牙和肚子痛的时候喂过她,在我精疲力竭、乳房感染、乳腺炎发烧和乳腺管堵塞的时候喂过她。她吃。我喂。她睡。我疼。

▸ 我已经习惯了压抑自己的欲求来满足他人的需要。

✶揭示女性在家庭中承担的隐形劳动✶

在不同的房间里,她们打扫、哺乳、育儿,被日复一日的家务消耗和吞没,拥有一个共同的文本:

▸ 我打扫的时候,我的劳动是不被看见的。如果每一天都是一页杂乱无章的书页,我则用无数时间去擦拭它上面的字母。

▸ 我已经把自己变成了隐形人,规矩地藏在由女性的劳动、重复机械的动作和乳汁组成的房间里。

▸ 我一天中的这些时刻,无数妇女在别的房间里也是如此度过的,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文本。

✶公开创作者身兼母职的具体处境✶

面对两种角色的交织撕扯,在这些消磨与侵占式的隐形劳动中,女性的创造力仍然曲折生长:

像大多数母亲一样,黛瑞安·尼格利弗担负了几乎全部的育儿责任,被家庭角色占据,缺失创作空间。这本书的大部分文字是她将孩子们送到学校和托儿所后,坐在车里写下的。那是她流动的、临时的、仅有的“一间自己的房间”。

她会开到附近一座免费停车场的顶层,然后“不停地写,不停地写”;她把手稿像护身符一样随身携带。

▸ 这是一部女性之书,它在我的脑海里时时萦绕,轻柔地、缓慢地生长,与此同时,我做着数不清的家务。这是一部女性之书,也是一首哀凄之歌:一支挽歌,苦工的号子,赞颂的曲子,是吟诵,是恸哭,是悲叹,是回响。

✶归还历史中被抹杀的女性话语✶

对女性创作而言,更甚于家务与母职侵占的,是叙事权被剥夺的困境:

作者一心追寻的那位沉默的女性,是艾琳·尼康奈尔(1743—1800)。她创作的《挽歌》现今被誉为“十八世纪爱尔兰最伟大的诗歌”,但在她的时代,男性掌握书写和传播的权利,女性的作品只能通过口头流传。《挽歌》能被后世抄录已属幸运,更多时候,女性的声音只是被忽略和遗忘,成为没有回声的呐喊。

艾琳光彩夺目的诗作传扬至今,关于她本人却记载寥寥。族谱上甚至没有记入她的名字,任何地方都没有留下她的肖像。作者对此感到荒谬:“我们必须反抗父权制的压迫,对被抹除的历史发声,承认这样一位重要诗人的生平竟遭到蓄意涂抹的事实。”——在浩如烟海的男性文本中间,作者极力寻回艾琳被掩埋和抹去的生活痕迹,复原一种“被抹杀的声音”:她的欢愉与愤怒、痛苦与渴望,使她重新成为一个有血肉、有爱恨、有锋芒的主体,将本应属于女性的话语一字一句夺回,为被消声的女性创作正名。

一个女性沉默的命运,在今日终于轰然回响。

▸ 每一页纸上都有未被书写的女性,每一位都独自沉默地等待着。

▸ 她们一直存在,只是被编码在隐形墨水里。

◎本书出版后成为《纽约时报》《卫报》《出版商周刊》《柯克斯书评》等十余媒体的年度最佳图书,斩获詹姆斯·泰特·布莱克传记奖、爱尔兰图书奖年度图书、福伊尔斯年度非虚构图书等多项大奖。黛瑞安·尼格利弗由此成为当今爱尔兰最受注目的作家。

“在写这本书时,我感受到一种指引,一种深厚的女性力量的传承。”——2022年,关于《雾野回声》创作历程的纪录片《迷云般的遐思》上映,入选科克独立电影节、戈尔韦国际电影节。女性话语的回响,将找到更广阔的共鸣。

◎封面装帧:

130*185精装小开本,艺术纸护封烫银+印银:一个朦胧却坚韧的女性身躯,绽放出壮烈惊心的生命力。

“研究以沉默为标志的女性生活,就像尝试对雾进行绘制。”——但你我知道,她确切存在,她始终在场。

内容简介:

黛瑞安·尼格利弗读到了一首诗,为与它的共鸣而震颤。它陪伴着她,当她从梦中惊醒、被家务缠绕、怀孕、分娩、感到自我正在消融时,诗行始终流连不去。

她想更多地了解诗的作者——艾琳·尼康奈尔的生活。在文献中,艾琳的生平仅有寥寥数语:某人的妻子,某人的姑妈。一位伟大的女性诗人只作为男性的附庸被记载。

她要夺回本属于艾琳的叙事权。在育儿和家事的间隙,她开始寻找、追问和书写。回声接踵而至,她的言语和艾琳的声音交织成一种新的诗歌。

媒体推荐:

一部勇敢而美丽的艺术作品。——意识共和国奖

这本书来自女性的身体,来自女性身体中交织的女性声音。——《纽约时报》

这本书的开篇之语将成为其反复出现的宣言:这是一部女性之书。作者将自身的存在与一首广受赞誉的诗以及被忽视的诗人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冲破了女性文本这一概念的边界。——《卫报》

历史使女性缄默失语,却又依赖于女性而存续:这一悖论是这部作品的核心。这是一部非凡的文学回忆录,替沉默的女性发出反抗的声音。——《前言评论》

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新的女性主义愿景:一位女性拯救另一位女性,以此扭转那建立在女性持续的牺牲之上的、根深蒂固的不公。——《纽约书评》

既是一本引人入胜的读物,又是一份坦率生猛却不失渊博的、绝无仅有的精神独白。——《纽约》杂志

既有在不同领域间恣意穿行的思想巡礼,又有鲜明锐利的女性主义锋芒。——《芝加哥书评》

长达数个世纪的历史学一直将许多重要的女性文本拒之门外,对于像艾琳·尼康奈尔这样的女性在历史和文化上被抹去的事实,这本书提出了抗议。——文学枢纽网(Lit Hub)

从未有人像黛瑞安·尼格利弗那样,给我带来如此发自肺腑的震撼。她并非只是对一首爱尔兰哀歌静观默想,而是在与之角力,将其反复审视、细细剖析……阅读这本书,就像将一颗鲜活、跳动的心脏捧在手中。——麦迪逊书店

这本书是女性被压抑的叹息的持续回声。——云雀书店

名人评论:

这本书让爱尔兰最壮丽的哀歌重获新生,为几代女性夺回了生命与叙事的力量。——爱尔兰皇家学院院士 菲奥努拉·尼奥兰

一部非常特别的作品:它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沉浸式叙述,讲述一位当代诗人如何沉迷于对一位逝去几个世纪的诗人的探寻,她们截然不同的人生如钟声般共鸣。——作家 艾玛·多诺霍

这是一部流光溢彩、美得令人心颤的作品。——作家 约瑟夫·奥康纳

获奖记录:

2020年:

爱尔兰图书奖年度图书

爱尔兰图书奖年度非虚构图书

福伊尔斯年度非虚构图书

《卫报》年度最佳图书

2021年:

詹姆斯·泰特·布莱克传记奖

《纽约时报》《出版商周刊》《柯克斯书评》《爱尔兰时报》等年度最佳图书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年度最佳图书

芝加哥公共图书馆年度最佳图书

福利奥文学奖、德斯蒙德·艾略特文学奖、戈登·伯恩文学奖、意识共和国奖短名单

2022年:

米歇尔·德翁文学奖短名单

2025年:

法语国家大使文学奖(法版译本)

......(更多)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爱尔兰]黛瑞安·尼格利弗,当今爱尔兰最受注目的诗人、作家。著有《雾野回声》以及诗作《月光石》《蜂鸟之心》《紧扣》《深渊星闪》等。获兰南文学奖、鲁尼爱尔兰文学奖、奥斯塔纳文学奖、爱尔兰国家诗歌奖、詹姆斯·泰特·布莱克传记奖等多个奖项。现居爱尔兰科克郡。

译者简介:

卢一欣,南京大学英美文学博士、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讲师。英语译者,诗歌、小说创作者。译著包括《我身体里的人造星星》《幸福地图集》《译世童话》等。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和比较文学。

......(更多)

目录

......(更多)

读书文摘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