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作者:陈来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11-01
ISBN:9787108035769
行业:学术研究
浏览数:59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二十几位理学思想家为主,叙述宋明理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以求揭示宋明理学的固有脉络和内在讨论。作者曾在北京大学开“宋明理学”课程,即以此为教材,本书内容全面、叙述简明,适于教学和自学之用。虽为教材,书中也有一些颇具特色的知识点,比如对于唐宋变革之际的庆历时代知识群体,如欧阳修、范仲淹等人,专辟出一章(书中第二章)着重拈出。

......(更多)

作者简介

陈来,1952年生于北京,哲学博士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哈佛大学等海外大学客座教授、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副执行长。现任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为患,以及多所大学的特聘讲座教授、兼职教授等。

......(更多)

目录

引言

宋明理学的正名

宋明理学的内容

宋明理学的定位

第一章 宋明理学的先驱

第一节 中唐的儒学复兴运动

(一)韩愈

(二)李翱

第二节 北宋前期的社会思潮

(一)困穷苦学

(二)崇道抑文

(三)尊经

(四)排佛

第二章 北宋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第一节 周敦颐

(一)孔颜乐处

(二)太极动静

(三)主静与无欲

第二节 张载

(一)太虚即气

(二)两一与神化

(三)性与心

(四)穷理与尽心

(五)民胞物与

第三节 程颢

(一)天理与道

(二)浑然与物同体

(三)定性说

(四)诚敬与和乐

(五)性与心

第四节 程颐

(一)理与气

(二)动静与变化

(三)性理与气质

(四)持敬

(五)涵养与致知

第五节 邵雍

(一)元会运世

(二)以物观物

(三)阴阳体性

第六节 谢良佐

(一)穷理

(二)求仁

(三)尧舜气象

第三章 南宋理学的发展

第一节 杨时

(一)体验未发

(二)反身格物

(三)行止疾徐之间

第二节 胡宏

(一)心为已发

(二)性立天下之大本

(三)性善不与恶对

(四)天理人欲同体异用

(五)心主乎性,心以成性

(六)察识涵养,居敬穷理

第三节 朱熹

(一)理气先后

(二)理气动静

(三)理一分殊

(四)未发已发

(五)心统性情

(六)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

(七)主敬涵养

(八)格物穷理

(九)道心人心

(十)知先行后

第四节 陆九渊

(一)本心

(二)心即是理

(三)论格物与静坐

(四)尊德性而后道问学

(五)收拾精神,自作主宰

(六)义利之辨

第五节 杨简

(一)神明妙用

(二)不起意

(三)天地万物通为一体

第四章 明代前期理学的发展

第一节 曹端

(一)太极之动

(二)敬与乐

第二节 薛瑄

(一)理气说

(二)格物穷理论

(三)心性功夫

(四)心之虚明

第三节 胡居仁

(一)因气以成理

(二)明理与养气

(三)静而操持

(四)主敬无事

(五)论无事与放开

第四节 陈献章

(一)静坐见心体

(二)求之吾心

(三)自然为宗

第五章 明代中后期的理学

第一节 王守仁

(一)心外无理

(二)心外无物

(三)格物与格心

(四)知行合一

(五)致良知

(六)四句教

(七)本体与功夫

第二节 湛若水

(一)随处体认天理

(二)心包万物

(三)执事敬

(四)初心与习心

(五)知行交进

第三节 罗钦顺

(一)理气一物

(二)理一分殊

(三)道心人心

(四)论格物

第四节 王廷相

(一)元气实体

(二)理与气

(三)性有善恶,出于气质

(四)论作圣之功

(五)知识与见闻

第五节 王畿

(一)顿悟与四无

(二)一念之几

(三)良知异见

(四)格物与致知

(五)论神、气、息

第六节 王艮

(一)现成自在

(二)学乐

(三)淮南格物——安身

(四)万物一体

第七节 罗汝芳

(一)赤子之心

(二)当下即是

(三)顺适自然

(四)天明与光景

(五)格物与孝慈

第八节 刘宗周

(一)意念之辨

(二)独体

(三)诚意与慎独

(四)四德与七情

(五)义理之性即气质之本性

(六)道心即人心之本心

(七)心性一物,即情即性

(八)格物穷理

附 李滉

(一)理自动静,理有体用

(二)四端理之发,七情气之发

(三)物格理到

结束语

综合索引

......(更多)

读书文摘

以我徇物,则我亦物也。以物徇我,则物亦我也。我物皆致意,由是明天地亦万物也,万物亦我也,我亦万物也。何物不我,何我不物,如是则可以宰天地,可以司鬼神。(《渔樵问答》)

谢良佐见程颢时已中近视,自负学问广博,与程颢谈话时引证史书,不遗一字,程颢说:“贤却记的许多,可谓玩物丧志!”……程颢并不完全否认研读经史,他的目的是指出,如果诵读典籍与自己的精神发展与品格修养毫无关系,那不过是口耳之学,那就是“玩物丧志”。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