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化佛教与佛寺》讲述了:“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更多)
白化文,男,1930年8月27日生,北京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在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工作,历任教员、副教授、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现任《中华大典-民俗典》主编,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编纂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程委员会委员,中华书局《文史知识》杂志编委,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部《版本目录学学刊》顾问。主要著述有《汉化佛教法器服饰略说》、《佛教图书分类法》、《汉化佛教与佛寺》等40余部,论文300余篇。
......(更多)
一 佛光的折射
二 释尊的生涯
三 佛像与佛寺
四 山门与天王殿
五 大雄宝殿
六 菩萨
七 观世音菩萨
八 中国的罗汉
九 汉化的诸天
十 藏经与藏经阁
十一 塔与经幢
十二 受戒与戒坛
十三 僧人生活与佛事
......(更多)
近代的山门前,总立着一块石碑,上刻“不许荤酒入山门”七字。据说有好酒的和尚,故意把它读成“不许荤,酒入山门”。因而后来碑文又刻成“荤酒不许入山门”了。现代的寺院,因随喜的俗客太多,立碑也等于具文,所以常常不重视它,任其自灭。到了今天,此种碑百不存一矣。又,在某些戒坛殿的戒坛之后,也常设此碑,那是作为立规矩的样品。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把现实世界认为是“无常”的,即迅速变化的和虚幻的。而现实人生则是“苦”的。“苦”的基本原因既不能怨天——不是神的安排;又不要尤人——不在社会环境。而是由于个人自己造出的“惑”“业”所致。“惑”指贪、嗔、痴等烦恼——自寻的烦恼;“业”指身、口、意等活动及其造成的结果。
一种宗教,从形成到发展,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一)一定的教义,常以经典形式记载并传播。 (二)具体的崇拜(礼拜)对象,即“神”。此种对象常以具体形象显示。 (三)用适当方式(常为有层次的多种方式)组织起来的相当数量的信徒。 (四)独有的活动场所,根据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