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灿、亮闪闪的凡尔赛宫镜厅,
充满光影对比和戏剧性的鲁本斯画作,
华丽的蒙特威尔第歌剧……
这些各个领域诞生的艺术作品,都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巴洛克”。
巴洛克的词源意为“畸形的珍珠”。这种风格充满华丽的装饰,洋溢着崇高的情感,是一种流动的艺术,是一种感性的美。这种风格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和传播,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欢迎来到建筑、音乐和美术交织而成的华美世界。
......(更多)
[日]中岛智章
东京大学大学院工学系研究科建筑学博士
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
2005年获日本建筑学会鼓励奖
现为工学院大学工学部建筑系副教授
著有《图说凡尔赛宫》、《图说巴黎名建筑之旅》等
曹逸冰
北京语言大学日语语言文学硕士
主要译著有《杂草记》《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假设的世界》《京都导览》《音乐是什么》等
......(更多)
序言巴洛克:在欧洲街角生生不息
第一章天主教改革与巴洛克的诞生--耶稣会建筑
第二章鲁本斯的建筑与绘画
第三章巴洛克时代的开端--圣彼得大教堂的扩建工程
第四章畸形的珍珠--贝尼尼与波罗米尼
第五章巴洛克音乐大师蒙特威尔第与圣马可大教堂
第六章意大利歌剧与法国歌剧
第七章法国的罗马巴洛克--沃勒维孔特城堡
第八章罗马巴洛克的衰败--卢浮宫的扩建工程
第九章王权巴洛克--凡尔赛宫
第十章罗马巴洛克的传播
第十一章城市的巴洛克--委拉斯凯兹《布列达的投降》
第十二章宫殿建设狂潮--天顶画三巨头之一提埃坡罗
第十三章巴洛克建筑的复活--巴黎歌剧院
第十四章日本街景中的巴洛克
后记
参考文献
......(更多)
“建筑的脸面”由建筑的外墙构成一这种观点也许从古代到20世纪初一直扎根于欧洲建筑,毕竟在这段时间里,人们始终将墙体视作承重结构。随着钢筋水泥的普及,外墙逐渐卸下了承重的担子,但是用外墙打造“建筑脸面”的思路并没有被人们摒弃。(11)
在蒙特威尔第、卡瓦利等作曲家创作的初期威尼斯歌剧中说话一般的歌唱与充满感情色彩的歌唱(即狭义的歌唱)并没有明确区分。但到了17世纪下半叶,宣叙调与咏叹调之间的区别就变得愈发明确了。前者的作用是推进剧情的发展,侧重对白与独白,后者则将剧情暂停片刻,重点歌唱登场人物的情感。(112)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