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伤离别与共春风:至情至性唐宋词

伤离别与共春风:至情至性唐宋词
作者:刘少雄
副标题:至情至性唐宋词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21-08
ISBN:9787521729986
行业:教育
浏览数:172

内容简介

像看电影一样,读懂唐宋词!

【编辑推荐】

相信许多读者看金庸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的时候,读到杨过念着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也曾跟着主角黯然神伤;听见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李莫愁反复吟诵元好问的《摸鱼儿》——“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也曾一时语塞。

在我们年轻的岁月里,读到这样的情节,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有着某种莫名的感动。宋词之所以容易触动人心,因为作者缘情兴感、真诚为文。

我们喜欢读词、听词,不仅因为它的文辞声色之美,还因为它的真情实意打动了我们。词所诉说的是“常人的境界”,平常的人生。

作家填词主要是借着创作词篇,以梳理一己的所感所思。我们读词,面对自己的情绪,除了认同词人的体验,也可从中得到启发,以纾解心中的愁怨。而读写之间,成就的是彼此最美的心灵交流,以及不忍任其荒芜的情意世界。

词学名家刘少雄教授在台湾大学开设了唐宋词品鉴通识课,每次开课,座无虚席。他的讲解充满想象力,情绪饱满,听他讲每阙词就像在看一部画面感十足的电影。邂逅一阙好词,就像走进了一场真实的穿越。40位词人,115阙词,你总能在其中找到疗愈你的那一首。

-----------------------------------

【内容提要】

欧阳修的词有着意欲向悲哀反扑的振奋精神;

温庭筠的词常以感觉和印象中的片段组合意象来呈现;

晏几道的词擅写高堂华烛、酒阑人散的空虚;

李清照《声声慢》其实是一种生命意志的展现;

白居易《忆江南》树立了回忆书写的正面典范;

东坡生命的底层一直充满着时间推移的焦虑感

……

词中有画,走进千年真实画境;

字中有情,倾听古人浅歌低吟。

......(更多)

作者简介

刘少雄,台湾大学终身杰出教师获得者,刘少雄教授从事词学研究三十多年,精注义理、词章、考证。近年来,刘教授专注于“东坡文学”研究,所写的《东坡词专论》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肯定,他多次被邀请赴国外讲学,主要的讲题就是苏东坡和宋词,先后去过美国、捷克、韩国和香港等地,反响热烈。2018年,刘教授荣获台湾高校教学殊荣,台湾杰出通识教育教师奖。

......(更多)

目录

前言

一词的美感特质及其欣赏

(一)词是怎样的一种文体?

(二)我们如何阅读一阕词?

唐五代

二伤离与感时—唐代文人词的人间情怀

(一)无尽相思:白居易《长相思》

(二)触景伤情:李白《菩萨蛮》

(三)回忆旧日的美好:白居易《忆江南》三首

(四)年华流逝的感伤:司空图《酒泉子》

三美丽与哀愁—花间词的物质性与精神面

(一)画屏内外的无聊愁绪:温庭筠《菩萨蛮》

(二)人花相映的缱绻之情:韦庄《菩萨蛮》二首

(三)流动景致与不渝之情:温庭筠《梦江南》孙光宪《浣溪沙》

(四)因物及情与沉醉忘忧:牛希济《生查子》韦庄《菩萨蛮》

四忧时与伤怀—南唐词深化的情感境界

(一)物我共感与情意转折:李璟《摊破浣溪沙》冯延巳《谒金门》

(二)浓丽之悲与执着之情:冯延巳《采桑子》《鹊踏枝》

五今昔与真假—李后主词的双重对比性

(一)乐以忘忧:李煜《浣溪沙》《玉楼春》

(二)往事不堪:李煜《破阵子》《虞美人》

(三)旧欢如梦:李煜《浪淘沙》

(四)虚妄人生:李煜《相见欢》《子夜歌》

宋代

六时变的感思—宋词里的时间意识

(一)美景不再的感触:晏殊《浣溪沙》欧阳修《浪淘沙》朱敦儒《朝中措》

(二)不堪回首的怅惘:柳永《少年游》秦观《千秋岁》李清照《临江仙》陈与义《临江仙》

(三)身不由己的哀叹:王安石《千秋岁引》蒋捷《一剪梅》朱敦儒《临江仙》

(四)功名未就的无奈:范仲淹《渔家傲》陆游《诉衷情》辛弃疾《破阵子》

七时空的失落─苏轼词中的人生空漠之感

(一)旧欢新怨:苏轼《永遇乐》

(二)流年偷换:苏轼《洞仙歌》

(三)人生如梦:苏轼《念奴娇》

八执迷与感悟—宋人化解时间忧虑的方式

(一)执着的热诚:柳永《蝶恋花》周邦彦《玉楼春》

(二)豪宕的逸兴:苏轼《江城子》黄庭坚《鹧鸪天》

(三)当下的珍惜:宋祁《玉楼春》晏几道《玉楼春》朱敦儒《西江月》

(四)生命的解悟:苏轼《临江仙》朱敦儒《好事近》辛弃疾《西江月》

九魂销与情长—宋人面对离愁的态度

(一)孤单独行:柳永《雨霖铃》秦观《踏莎行》吴文英《唐多令》

(二)人去心空:欧阳修《采桑子》《玉楼春》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三)沉醉不醒:晏殊《玉楼春》晏几道《阮郎归》

(四)珍重眼前:晏殊《浣溪沙》苏轼《望江南》

(五)两地相思:柳永《八声甘州》李之仪《卜算子》

(六)明月春风与共:欧阳修《玉楼春》苏轼《水调歌头》秦观《鹊桥仙》

十同心与相思—生离死别的哀伤

(一)同心而离居:范仲淹《御街行》李清照《一剪梅》

(二)当时明月在:晏几道《临江仙》史达祖《夜行船》

(三)生死两茫茫:苏轼《江城子》贺铸《鹧鸪天》

十一往事与今情—物是人非的感叹

(一)别后相忆:晏几道《鹧鸪天》欧阳修《生查子》

(二)旧地重游:周邦彦《瑞龙吟》辛弃疾《念奴娇》

(三)情怀不再:李清照《南歌子》周邦彦《少年游》

十二忠愤与抑郁—家国兴亡的悲感

(一)悲愤:岳飞《满江红》张孝祥《六州歌头》

(二)悲郁:辛弃疾《水龙吟》《菩萨蛮》

(三)悲怆:姜夔《扬州慢》吴文英《金缕歌》

(四)悲凉:张炎《高阳台》刘辰翁《柳梢青》

(五)

十三多情却无言—莫名所以的感喟

(一)不言不语:秦观《画堂春》周邦彦《诉衷情》

(二)欲说还休: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辛弃疾《南乡子》《丑奴儿》

(三)不理不睬:欧阳修《蝶恋花》

(四)难以言宣:李清照《声声慢》

(五)无言以对:柳永《雨霖铃》苏轼《江城子》毛滂《惜分飞》

十四同情与共感─男女同心与人我互通

(一)男女两相思:晏殊《踏莎行》欧阳修《踏莎行》

(二)君心似我心:陆游《钗头凤》唐琬《钗头凤》

(三)思君君思我:苏轼《蝶恋花》贺铸《清平乐》

十五兴会与闲情─留住人间的美好

(一)沉醉与消闲:李清照《如梦令》《摊破浣溪沙》

(二)佳兴与赏景:辛弃疾《霜天晓角》《鹧鸪天》

(三)闲逸与清欢:程垓《小桃红》苏轼《浣溪沙》

十六飘荡到回归─词境与心境的开拓

(一)洞识人情世界:辛弃疾《鹧鸪天》朱敦儒《临江仙》

(二)走过人生风雨:苏轼《定风波》《鹧鸪天》

(三)境界的开示:辛弃疾《丑奴儿》《定风波》蒋捷《虞美人》

(四)境界的探寻:晏殊《蝶恋花》柳永《凤栖梧》辛弃疾《青玉案》

(五)此心到处悠然:苏轼《定风波》张孝祥《西江月》

结语: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词在读写之间、情理之际

......(更多)

读书文摘

东坡要回归人间来实践。东坡认为在时空流变中,只要放下成败之心,顺其自然,自适其适,便能无入而不自得。他追求的是一种真正的精神自由与解放,出乎其外后再入乎其内,重新觅得一种新的和谐。 而朱敦儒则出自一份豪情,摆落凡尘俗事,在自然中让身心都得到安顿

爱与责任感会逼人理性去面对现实,无法一味地逃避,耽溺在个人的悲伤之中。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