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2505》共包含七篇文章。
科普作家汪诘从科学哲学家泰格马克的一本书《生命3.0》切入,按照科学思维要求推演,跟读者探讨AGI(通用人工智能)到来以后,人类到底会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从AI到AGI》的结尾,汪诘说,不要悲观地认为AGI会毁灭人类。既然生命1.0 和2.0可以和谐共存,甚至生命2.0还会努力去保护1.0,那么,生命3.0也一定可以与2.0和谐共存。
商周是一位旅德免疫学学者,七〇后,业余时间从事科普文章写作,一直想面向大众读者介绍人体免疫系统的运作机制。2016年,四十四岁的三姑因病去世,商周与姑父聊了很多,第一次知道三姑的诸多经历,开始着手写《大我两岁的三姑》:以侄子的身份,写一写自己的三姑;以老同学的身份,写一写幼时的学伴;以一个学者的身份,写一个叫余小青的人的病例——写她名下的免疫系统如何抵御外敌、镇压内乱,如何在奋力挣扎之后,最终败下阵来。
黑桃夫妇曾在镇上开了十年孕婴店,2023年初关店时积攒了十万元左右的欠账,其中一半集中在一个客户名下。在决定结束生意前,黑桃便踏上了围追堵截的讨债之旅,其间一波三折数次陷入死胡同,无奈又荒诞,最后不得不诉诸法律。这篇“讨债记”事无巨细地记叙了此过程中双方的角力拉扯、耗神动气。
二十年多前王永胜大学毕业,作为“新闻热线接线员”进入报社工作,七八年后转岗到采编部门,又过了七年,他离开报社。这位“接电话的”前媒体人攫取的往日工作片段,有前辈教他什么是有新闻价值的线索,也有他自己对新闻热线突然不“热”了的体感,平常但真实。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繁荣时期。随着政策的变化,国门的打开,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活动变得日益频密,大大拓宽了设计工作者的视野,在形式的表达、色彩与图案的运用上敢于追求唯美主义和视觉冲击力。在《封面开放在春天里》里,谭夏阳集合八十八张书封,带读者赏析专属于1980年代的封面美学。
《左琴科:笑声渐远》的主角,1895年出生,1915年参加“一战”,十月革命后在红军中短暂服务,后又尝试了十多种不同的职业,包括制鞋匠,最终找到文学,并且专门写作幽默小说,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最畅销的小说家之一。同时,他也是一名长期罹患忧郁症的病人,以忧郁症为主题创作的《日出之前》被誉为“人类对忧郁症的英雄主义抗争”。可恰恰是这本书招致的批评,将其生活打得粉碎,变成“一个没有鞋子穿的鞋匠”。
《徒劳的北伐》是张璟琳“十六国小史”的末篇(上篇和中篇分别刊于《读库2304》和《读库2402》),永和四年(348年)后赵内乱、崩溃引发的大混乱,历经九年,逐渐尘埃落定。这期间东晋忙于内讧,数次北伐失利,疆域未有尺寸之功,任由前秦、前燕瓜分了后赵疆域。
......(更多)
......(更多)
1-24 从AI到AGI…………汪诘
25-122 大我两岁的三姑…………商周
123-172 讨债…………黑桃
173-196 “接电话的”…………王永胜
197-248 封面开放在春天里…………谭夏阳
249-289 左琴科:笑声渐远…………肖达明
290-342 徒劳的北伐…………张璟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