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道德经全评

道德经全评
作者:孙敬武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出版年:2016-11
ISBN:9787519302269
行业:其它
浏览数:4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道德经》亦称《老子》,或称《五千言》,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更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源泉。本书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了精细的注释译文,阐述其微言大义,便于您阅读和理解;还以现代人的视角,在对原著箴言进行经典解读的同时联系当下,意在扬弃封建糟粕,赋予时代新义,为您处理社会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精炼的文字力求妙传其清韵,丰富其内涵,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经典读物。

【编辑推荐】

1.古典名著犹如世代相传的火种,它点亮了人类的智慧和情感。书中准确流畅的“释义”便于您去阅读和理解,“深度解读”部分意在扬弃封建糟粕,赋予时代新义,为您为人处世提供有益的借鉴。

2. 古人的人生妙语与人生体悟,在当下的生活中依旧大放光彩。本书将古代人的人生哲学给以淋漓尽致的展现,给活在当下的人们疲惫的心灵“安家”,给重塑自己三观的人们以借鉴与点拨。

3.本书从传统文化出发,以全新而实用的观点阐述了国学经典中的智慧和精髓,内容精到,文字洗练,装帧更具品质感,对现代人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让您在较短的时间里穿透深遂的历史时空,和古人的心灵相接、相励!

4.中国智慧之书,中国哲学之书,全新典藏版本,适合广大国学爱好者阅读及收藏,为处于忧虑和迷惑中的人们指出了幸福之道。

【媒体评论】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

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鲁迅

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林语堂

......(更多)

作者简介

孙敬武,中学语文教师,热爱读书写字,多年研究国学经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撰稿经验丰富,出版过多本畅销作品。

......(更多)

目录

第一章 天长地久

老子曾经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将人类与自然万物都划分到了同一个层次,不仅要求人类与道及自然万物处于平等地位,对于人类社会的内部稳定更是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人类社会之间“人人平等”。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002

功成弗居,大道无为/006

无知无欲,圣人之治/010

象帝之先,万物之宗/014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018

绵绵若存,天地之根/021

其不自生,天长地久/025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029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033

抟气致柔,玄德之理/037

第二章 大象无形

真实的享受是理性而有节制的,是有正确的取向和明确的价值观的,而不是沉溺于镜花水月般虚幻的享乐和愚蠢的放纵之间。只有回归自然,顺其正道才是真正的宁静致远,真正的欣赏这个世界。

虚实结合,无以为用/042

去彼取此,得长舍短/046

宠辱不惊,可托天下/050

无象之象,是为惚恍/054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057

虚极静笃,天道长存/061

功成身遂,谓我自然/064

大道废焉,仁义慧生/067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070

独异于人,而贵食母/073

第三章 善得善果

人的一生只有短短几十年时光,相比于永恒的天地日月是微不足道的。在这短暂的一生中,要想给世界留下一些痕迹,就必须博闻强识,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对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活到老,学到老”,将自己的学习作为一件贯彻终身的事情来做。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078

少得多惑,全而归之/081

飘风骤雨,希言自然/084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088

人地天道,道法自然/090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094

常善救人,是谓要妙/099

常德不离,复归于朴/103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106

物壮则老,故善者果/110

第四章 寻根溯源

“无为”是老子的主要思想,这种“无为”是“道”的精髓,并不是我们从字面上所理解的不作为,而是不刻意地作为,是顺应自然、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无为所以无不为,“道”是宇宙运行的最根本的准则。

淡泊明志,恬淡为上/116

川于江海,知而不殆/120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123

终不自大,故成其大/127

视之不见,往而无害/131

国之利器,不可示人/135

道常无为,天下自定/138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142

以贱为本,珞珞如石/145

有生于无,无中生有/149

第五章 道之两极

贪求越多,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老子希望人们在面对财富的时候,懂得适可而止。一个面对名利懂得适可而止的人才能避免因为无限制的贪欲而危害到自己;反之,争名逐利的人,则必然会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154

损之而益,益之而损/158

无为之意,不言之教/161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164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168

知足之足,天下常道/171

不见而名,不为而成/174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177

圣无常心,心百姓心/181

出生入死,其无死地/184

第六章 福祸无亲

大自然生养万物,而后又教化万物,我们与大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休戚与共,密不可分。我们应该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不能按主观意志去做事情。只有不断反思生命的源头,我们的生命才会得到传承。

尊道贵德,是谓“玄德”/190

天下有始,复归其明/193

行于大道,唯施是畏/197

善建不拔,善抱不脱/202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205

和光同尘,为天下贵/209

以正治国,而民自朴/214

祸兮福依,孰知其极/218

深根固柢,长生久视/221

夫治大国,若烹小鲜/225

第七章 圣人为道

人们不懂知足,总贪多,而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经做到最好,总是因为得不到的东西而担心,或者得到了又怕失去。红尘俗世,庸人自扰,很多烦恼都是人自找的,怨不得谁。

各得其所,大者宜下/230

万物之奥,为天下贵/233

终不为大,能成其大/236

不欲不学,慎终如始/240

善为道者,非以明民/244

以其善下,为百谷王/248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251

不争之德,古之极也/255

抗兵相若,哀者必胜/258

知我者稀,被褐怀玉/262

第八章 天道本源

一个人如果总是一味地追求生活上的物质享受,那么这个人无疑是自寻死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一旦处于安逸享乐的环境中,就会忘记忧患的存在,意志消沉,得过且过,止步不前,放弃谋求自己长远的发展。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268

自知自爱,去彼取此/271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274

民不畏死,以死惧之/277

无以生为,贤于贵生/282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285

为而不恃,功成不处/289

柔之胜刚,为天下王/294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297

小国寡民,不相往来/301

本源之道,为而不争/304

......(更多)

读书文摘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