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以欲望为主题,所选篇目都表达了作家关于情欲和财欲的思考,从这个角度反映了当时的俄国社会,尤其是上层社会,同时也是关于全人类命题的思考,传达了作家对欲望命题的思考,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解作家的生命观。
......(更多)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出生于贵族世家,从小特别关注心灵成长,受到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在作品中追求美好的人间,由此成为“俄罗斯的良心”、“俄国文学三巨头”之一。
译者:草婴(1923—2015),原名盛峻峰,著名俄罗斯文学翻译家,国内以一己之力翻译了列夫·托尔斯泰所有小说的翻译家,获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更多)
爱情的时期也就是怨恨的时期:爱情越热烈,怨恨的时期就越长;爱情越淡薄,怨恨的时期就越短。当时我们不懂,这种爱和恨其实也是一种兽性的表现,只不过是从两个极端表现出来罢了。当时我们如果明白自己的处境,就会觉得这样的生活实在可怕,但我们不明白,也没有看到这一层。人类过着这种不合理的生活,却可以蒙蔽自己,看不到处境的可悲。人类因此获得解救,也因此受到惩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