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他*的未来”,一个其貌不扬的女孩如是说。
阿瑟•米勒创作出了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戏剧,但他同时也是一位短篇小说大师。
短篇小说集由三部分组成,包括米勒1967出版的短篇集《我不再需要你》,1995年出版的《其貌不扬女孩的一生》及其生前发表的最后一批短篇小说合集《存在》,共计16篇,是目前收录篇目最完整的一部集子。其中《存在》所收录6篇,最初分别刊载于《纽约客》《哈泼斯》《时尚先生》等杂志,被公认为代表了米勒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
短篇小说集自2009年由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首次集结出版以来,收获多方赞誉,是他写作生涯中引人入胜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里,正如在他最好的剧作中一样,米勒以一副悲天悯人的心肠、卓尔不群的心理现实主义笔法,揭示了那些普通人(也许还有动物)平凡而又不凡的一生:其貌不扬的女孩爱上一个盲人,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有感情、个性甚至想法的河狸,业务能力超强却独爱摸鱼的装配工……从百老汇的酒吧到布鲁克林的造船厂,无论生意人、作家,还是普通工人,甚至流浪汉,他们都在为实现自我价值而挣扎奋斗。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那个我们通过常演剧目所认识到的米勒,更是一个拥有惊人深度的艺术家米勒。
【编辑推荐】:
* 阿瑟•米勒16篇短篇名作全收录,其中10篇中译首度推出
“全世界是个舞台,但总有一个时刻,人们更想要真实和自在。”
在戏剧大师阿瑟•米勒眼中,短篇小说是一种亲切友好的艺术形式。它让剧作家摆脱了舞台中央令人生畏的压力,也摆脱了导演、演员和舞台装置的烦扰,在另一个距离,一个离具体事物更近的距离,将事物定格,然后静态地观察它们,让自己可以更自在地驾驭故事,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变得更加真实可感,更少掩饰和职业的冷漠。
* 普通人与他们身上闪耀的悲剧性瑕疵
“这种人物身上的瑕疵或裂隙确实不算什么,也应该不算什么,不过是他们在认为自己的尊严、合法地位面临挑战时,不愿束手就擒的固有内在而已。”
在阿瑟·米勒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不断地在揭示人性中最隐秘的一面,也让我们从中看到了自己。或许我们也曾像《我不再需要你》中的小孩哥,偶然间发现了父母的秘密,这个秘密改变了我们,也改变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成为美好家庭的局外人,也因此第一尝到了孤独的况味。或许我们也曾像《其貌不扬女孩的一生》中的珍妮丝,在某个瞬间意识到自己必须停止等待变成另一个人,意识到永远做自己是个多么令人兴奋的想法。但或许更多时候,我们就像装配工那样,困在牛马的日常里,渴望一块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想完全自主地做出决定,让得与失丧失意义,让行动无利可图……如果你因为过于较真、过于内省、过于理想主义而时常自觉与周遭格格不入,或者只是假装圆滑、假装与这个世界和平共处,那么也许,你能在这里找到你的同类,那些身上闪耀着悲剧性瑕疵的普通人。
* 映射出爱、记忆、性与救赎复杂肌理的存在
“多么不可思议啊,他想,如果他看到的一切让他如此愉快,那么他们是否真的来过这里就不再重要了。”
脱离了舞台的米勒将目光转向了一个个带着生活温度与真实的人物故事,其中《存在》合集代表了米勒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6篇看似细腻纤巧的故事,实则涵盖了人类最广泛的恐惧、抱负与欲望。无论是将文字写在肉体上的老作家(《赤裸的手稿》),还是在战争阴影下坚持表演的舞者(《演出》),抑或是凝视海狸筑坝的人类旁观者(《河狸》),为创造出心中美好愿景的理想主义者(《松节油蒸馏器》),因偶然目睹海滩情侣做爱而唤醒过往记忆的老者——他们都在失落与希望之间挣扎,又始终未曾放弃对存在真相和存在丰富性的探索与追寻。
【媒体评论】:
抛开那些刻板印象吧!这些短篇小说充分证明了米勒绝不是那种自以为是的说教者。——《伦敦书评》
这些故事写得优雅得体……它们靠的不是大多数当代小说读者所熟悉的人工雕琢的微妙色彩,也不是刻意安排的顿悟瞬间。用清晰明白的平实文字概括出情感、情境和主题的精髓,这是米勒先生优秀作品的特征,它使读者不禁希望故事再长一点、再多一些。——《纽约时报》
普利策奖获奖剧作家米勒大展文学现实主义的纯熟技艺,表现出深深扎根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下的有血有肉的人物之心理和道德冲突。——《出版商周刊》
毋庸置疑,这些短篇小说提醒我们,这位杰出的戏剧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小说家。——《洛杉矶时报书评》
我们从这些故事中体会到了浓郁的私密氛围、丰富的情感深度,也看到了那些隐藏在米勒公众形象背后的私人的疑虑和思考。——《每日电讯报》
戏剧大师米勒在小说创作中俨然化身成了另一个米勒,他的兴趣不再局限于宏大主题和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更多聚焦在记忆的微小瞬间和难以理解的事物之上。——《西雅图时报》
大有契诃夫风范……它的人文精神、诙谐幽默和思想深度,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A.N.威尔逊
......(更多)
阿瑟•米勒(1915-2005),美国当代伟大的剧作家之一,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
米勒出生于纽约一个犹太商人家庭,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父亲工厂破产,家里生计维艰,靠变卖母亲的首饰维持。中学毕业后,米勒靠打工赚得学费,进入密歇根大学新闻系和英文系学习,开始试写剧本,两次获得校内霍普伍德写作竞赛戏剧奖。1938年,他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他从事过多种工作,如当卡车司机、侍者、电台歌手,撰写广播剧等。
1944年,《吉星高照的男人》问世,这是他第一部在百老汇上演的剧本。1947年,米勒的剧本《都是我的儿子》上演,连演328场,获纽约剧评界奖,使他一举成名。两年后,《推销员之死》在百老汇连续上演742场,一举囊括了托尼奖、普利策奖和纽约剧评界奖,从而使米勒赢得国际声誉。另外,他还创作了《萨勒姆的女巫》《桥头眺望》《堕落之后》《代价》《美国时钟》《驶下摩根山》等剧,均针砭时弊,对社会现实和戏剧技巧做了深刻的探索。除了剧本之外,米勒还著有自传《文学的一生》、短篇集《存在》、论文集《论戏剧》。
2005年2月10日晚,米勒因心脏衰竭去世。捷克前总统、剧作家哈维尔称,米勒是“20世纪伟大的剧作家,他的去世是世界文学的一大损失”。
......(更多)
前言:关于距离/I
我不再需要你/ 1
我不再需要你/ 3
圣安杰洛山/ 46
请勿杀生/ 62
不合时宜的人/68
骑师掠影/99
预言/ 103
名/ 146
装配工的夜晚/ 154
寻找未来/ 197
其貌不扬女孩的一生/ 213
其貌不扬女孩的一生/ 215
存在/ 251
斗牛犬/ 253
演出 / 263
河狸 / 283
赤裸的手稿 / 291
松节油蒸馏器 / 315
存在 / 362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