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非哲学家的哲学入门》是阿尔都塞理论成熟期给那些没有哲学准备的人写的一本哲学入门书。但这部著作并非简单的通俗化著作或导论,而是阿尔都塞本人思想中最基本论点的真正浓缩和哲学观的最后总结。本书结构严谨,从分析一般民众如何看待哲学入手,以“抽象”问题为主线,通过对“抽象与 具体”及其关系的全面细致的阐述,以换喻的方式,阐明了“理论与实践”“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系统论证了阿尔都塞最后的哲学观。全书主要讨论了哲学与宗教的关系,抽象活动的特征,哲学抽象与其他抽象的关系和异同,以及生产实践、政治实践、科学实践、艺术实践与哲学实践之间的关系和异同,最后重点落到哲学与意识形态、哲学与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科学之间的紧密关系上。在上述得到详细论证的哲学观基础上,阿尔都塞呼吁一种新的哲学实践。《写给非哲学家的哲学入门》写于阿尔都塞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全面总结的阶段,是对其跨越近二十年理论思考的一次系统而融贯的表达,它既可以看作是20世纪下半叶最有影响的哲学之一的快照,也可以看作是即将到来的思想的宣言。
人人都潜在地是哲学家,因为假以时间和手段,人人都能对在其个人和社会条件中以这种方式自发地体验到的哲学要素获得意识。但要实际上成为哲学家,人们会建议他们首先专心研究哲学家的哲学,因为正是哲学家的著作包含着所谓的哲学。然而这种解决办法在很大程度上是造作的,因为书本无非是书本,如果对于书本中所谈到的实践没有具体经验,我们的哲学学徒就可能抓不住它们的意义,从而会像先前一样,陷入书本抽象世界的封闭圈子,而这个抽象世界并不会提供打开它自身意义的钥匙。
在这种意义上,那些伟大的哲学家——从柏拉图到康德,哪怕他们是唯心主义者——很有道理:他们主张哲学不是教出来的,既不是通过书本,也不是通过老师教出来的,而是从实践中学到的,条件是要对实践的条件有反思,对支配着实践的抽象有反思,对统治着社会及其文化的那个充满冲突的体系有反思。我们当然应该利用书本,但要像在哲学上没有受过基本训练的列宁那样,变成与专业的哲学家旗鼓相当的哲学家,就必须在实践中,在不同的实践中,首先在阶级斗争的实践中,去学习哲学。
如果有人问:可是,哲学家到底是什么呢?我会说:哲学家就是在理论中战斗的人。而为了战斗,就必须在战斗中学习战斗;为了在理论中战斗,就必须通过科学实践、意识形态斗争实践和政治斗争实践变成理论家。
——阿尔都塞
《论再生产》的第一章应该会在第二卷中得到扩展,根据“告读者”的预告,在第一卷的“大迂回”之后,第二卷将发展出“一个关于哲学的科学定义”。然而《论再生产》的第一卷直到作者去世五年后才完整出版,至于第二卷,则从未写出来。不过在1970年代,阿尔都塞却以某种方式重写了这部不存在的哲学教材:首先是在1976年以140页手稿的形式[即《在哲学中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然后,一两年后,以我们在这里出版的这个文本的形式……熟悉阿尔都塞著作的人会注意到,1978年的这本“教材”在引导“非哲学家”读者进入哲学之门的同时,也在引导他们进入作者的哲学之门,特别是阿尔都塞从1966-1967年的“反理论主义”转向出发制定的哲学之门。
——戈什加连
......(更多)
路易·阿尔都塞(1918—1990),法国哲学家,20世纪6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对当代众多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变革影响深远。长期执教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福柯、德里达、朗西埃、巴利巴尔、米勒和巴迪乌等人都曾是他的学生。生前出版有《孟德斯鸠:政治与历史》《 保卫马克思》《阅读〈资本论〉》《列宁和哲学》《立场》等十一部著作,以及《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研究笔记)》等重要论文。去世后陆续整理出版的遗著已有《来日方长》《哲学与政治文集》《论再生产》《马基雅维利的孤独》《在哲学中成为马克思主义者》《黑母牛》等二十余种。
吴子枫,原名吴志峰,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阿尔都塞与批评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巴黎高师哲学系访问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巴黎第十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法国理论的翻译与研究。译著有《文学中的城市》《什么是主体性?》《康德的批判哲学》(校者)《政治与历史:从马基雅维利到马克思》《论再生产》《在哲学中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战俘日记》《黑母牛》等。
......(更多)
目录
中文版阿尔都塞著作集序(艾蒂安·巴利巴尔)
法文版序(吉罗默·西贝尔丁-勃朗)
法文版编者说明(G. M.戈什加连)
写给非哲学家的哲学入门
第一章 “非哲学家”会怎么说?
第二章 哲学与宗教
大迂回
第三章 抽象
第四章 技术抽象与科学抽象
第五章 哲学抽象
第六章 自然状态的神话
第七章 什么是实践?
第八章 生产实践
第九章 科学实践与唯心主义
第十章 科学实践与唯物主义
第十一章 意识形态实践
第十二章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第十三章 政治实践
第十四章 精神分析实践
第十五章 艺术实践
第十六章 哲学实践
第十七章 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与哲学
第十八章 哲学的理论实验室
第十九章 意识形态与哲学
第二十章 哲学与阶级斗争的科学
第二十一章 一种新的哲学实践
第二十二章 辩证法,规律还是论点?
附录
英文版导言:写给非哲学家的哲学,还是写给哲学家的非哲学?(沃伦·蒙塔格)
关键词对照表
译后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