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理想藏书的清单
一部图文并茂的小说编年史
本书由牛津大学文学教授彼得·伯克赛尔主编,全球165位作家、文学评论家或学者参与撰稿,推荐书目横跨五大洲,纵贯上下两千年,涉及67个国家的812位作家。每部作品配有详细出版情况介绍和简明的作品评论。全书配有680幅图片,包括300多幅珍贵的作家肖像画或照片,如正在捕捉蝴蝶的“既是作家又是鳞翅目昆虫学者”的纳博科夫、托着脸庞趴在打字机前的萨冈等,为我们独特呈现了不为人知的作家生活图景,还有300多张相关的海报、封面插画、油画等,展现出多样化的文学面貌。此外,还甄选了近300部作品中的金句,关于爱情、孤独与哲思等。
本次中文版增加“拾遗篇”和“中国篇”,将推荐作品的数量从1 001部增加到1 342部。“中国篇”由南京师范大学何平教授撰写,推荐了从鲁迅、张爱玲、金庸到王安忆、余华等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代表作品,还融入了有关《三体》《繁花》等作品引发的文学现象的探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英文原版的不足。
......(更多)
彼得·伯克赛尔(Peter Boxall),牛津大学文学教授,从事当代文学、文学理论和文学现代主义研究。他是文学理论杂志《文本实践》的编辑、《牛津英语小说史》(第7卷)和“剑桥21世纪文学与文化研究”系列的主编,著有《21世纪的小说》(剑桥大学出版社,2013年)、《小说的价值》(剑桥大学出版社,2015年)、《假体的想象》(剑桥大学出版社,2020年)和《文学的可能性》(剑桥大学出版社,2024年)等,目前正在撰写新书《西方的小说》。他的公众知名度主要来自主编《有生之年一定要读的1001本书》,该书自2006年首次出版后,已经在28个国家出版了近百种版本。
......(更多)
就像第一版一样,本书的诸位撰稿人感兴趣的,并不是制作一份独一无二的书单,而是一份能就我们有生之年应该读哪些书,达成一项跨国界、跨文化共识的书单。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