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地域文化”話語的建立,是國家觀念從“天下”轉移到“國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近代讀書人在國家意識和地方關懷的二重奏中,不斷調校音調,加入自己的聲音,建立起國家與地方的辯證統一關係,令地域文化認同成為近代國家觀念的一種表達。
本書文字淺白易懂,所引文獻豐富且生動有趣,有精英的也有民間的,有經典的也有俚俗的,如方志、族譜、小說、粵劇、鄉土教科書等等。讀者可以輕鬆地循著作者的論述,明晰在“地域文化”敘述框架下,“廣東文化”於晚清至民國年間形成的歷史過程。
......(更多)
程美寶 現任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系學教授,廣州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英國牛津大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社會文化史,曾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史學月刊》、《史林》、《學術研究》、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Gastronomica: The Journal of Critical Food Studies等學刊及其他文集出版中、英、日文論文多篇;編有《平民老倌羅家寶》、《把世界帶進中國:從澳門出發的中國近代史》、《省港澳大眾文化與都市變遷》等書。近年致力於從聲、色、味幾個方面,探討華南的地域文化如何在一個跨地域的情景中漸次形成。
......(更多)
第一章 導論:展覽文化
文化的展覽
文化與文人
從“天下”到“國家”
從“國家”到“地方”
地方與中央
本書的主題與結構
第二章 嶺外入中國
界定粵人
教而化之
由方言到種族
由鄉及國
小結:文化-種族-國家
第三章 書寫粵語
從南蠻鴃舌到中原古音
從口述到書寫
文人謳歌
粵劇的粵味
俗話傳道
漸成規範
我手寫我口
小結:方言與國語
第四章 追溯嶺學
嶺學源流
學海堂之內
學海堂之外
學海堂之後
小結:從舊文化到新文化
第五章 由民俗到民族
民俗學在中國
民俗學在廣東
學術與政治
學人與政要
小結:民族主義與地方文化
第六章 舊人新志
第七章 《高要縣志》的纂修
語言和內容
新舊交替的地方讀書人
地方志裏的國家文化
地方利益與民族大義
小結:國民與邑人
第七章 餘論:文化展覽背後
文人的位置
“文化”是什麼?
“廣東文化”何在?
地域文化研究再思
徵引文獻及書目(按漢語拼音/英文字母排序)
一、中文
二、英文
索引(按漢語拼音排序)
初版後記
......(更多)
长期以来,在地方文献中有关地方历史的叙述,一直是以文化进化论和文化传播论为主导的,这个局面直至19世纪末出现种族的理论,根据血统去作文化分类,才有所改变。
时移世易,当客家人大量编写自己的历史时,刚碰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种族观念的引入,这样一来,就与过去广府人和潮州人建立自己的历史解释的情况有所不同,引出了不同的结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