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迷人的70年代中期——在这一时间点上,大卫•鲍伊、布莱恩•伊诺或者“发电站”乐队正在重新定义什么是流行和摇滚乐的样式类型。某种程度上,这是要将实验性的欧洲式敏感,注入一个基本被美国文化塑造了概念的媒体当中。自从1960年代早期涌现出波普艺术革新者,殿堂艺术和通俗艺术就开始不停地互相倾轧互相渗透。不过,如果说60年代是艺术带上波普审美在贫民窟信步闲逛,那么70年代则是反过来了。波普学艺术。而鲍伊的专辑《低》标志着这场进程的至高点:它的现代派疏离感,它的表现主义,它对节奏布鲁斯、电子合成、极简主义和过程驱动技术的折中融汇,还有它对叙事的怀疑。
本书作者雨果•威尔肯第一次听到这张专辑是在15岁。15岁是一个人躲进卧室的年纪,而《低》当中5首有配词的歌曲里,就有3首用“撤回卧室”来当作孤独的象征符号。15岁也是一个极度渴望求知的年纪,狼吞虎咽各种书本、艺术和音乐以期抵达幻景新世界。《低》似乎是望向那个作者无甚所知的世界的一瞥,超出他理解范围地颠覆了其对一张流行唱片的预期。这也是为什么威尔肯要在本书里围绕《低》,尽其所能地谈论它——看看它是如何在文化矩阵里与其他各个端点相关联,它从哪里出发,它是如何嵌入鲍伊的艺术发展之路当中。简而言之,是哪些元素集合在一起,造就了这张唱片——在鲍伊口中,它捕捉到了“一种对未来的渴望之情,而我们都知道那样的未来永远不会来。”
......(更多)
......(更多)
目 录
致谢.....I
前言.....1
从皇冠到王国.....7
来访者.....27
一个魔法时刻.....37
在忧郁中交谈.....47
该拿我的梦怎么办呢?.....61
等待灵光.....101
穿过清晨的思路.....117
我永远不会碰你.....123
我是一个他者.....131
灰眼睛的小姑娘.....137
无甚可做,无甚可说.....141
旋转不息.....149
有时候你哪儿也去不了.....157
继续.....163
白鬼城堡.....167
幽灵之城.....173
你还记得那个梦吗?.....183
一切落下的.....193
脉动.....199
来生.....205
乡愁布鲁斯.....213
坠机,走人.....219
参考书目.....221
译后记·一个人的聆听史
一张属于明天的唱片.....223
......(更多)
上演的诸多故事之一就是,各路玩家涌向相似的点子、杂交混合的形式,这使得到底谁影响了谁很难回答,而且可能也毫无回答的意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