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最受尊崇也最受误解,一生中几次彷徨更几次呐喊。
中国,七个鲁迅:迷惘的青年,激愤的斗士,孤傲的文人,冷酷的批评家,幽默的旁观者,改造汉语的翻译匠,自我流放的精神导师
不读鲁迅,无以知中国;不读“忧思录”,无以知鲁迅。
从鲁迅的忧思,到忧思鲁迅,百年中国凝结于一个人的命运,孙郁以刻刀般的力度和精准,为鲁迅绘下木刻画的精神塑像。
......(更多)
孙郁,本名孙毅,做过知青、文化馆馆员、记者等,曾任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20世纪7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80年代起转入文学批评和研究,长期从事鲁迅和现当代文学研究。主要著作有《鲁迅与周作人》、《鲁迅与胡适》、《鲁迅与陈独秀》、《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张中行传》等;主编“回望鲁迅丛书”、“回望周作人丛书”、《倒向鲁迅的天平》、《被亵渎的鲁迅》、《苦境:中国近代文化怪杰心录》等。
......(更多)
日本小说对市井与乡村的描述,印有东方古老的梦,和俄国的小说是大异的。鲁迅在意蕴上取俄国忧郁的心绪,其中不乏混沌之美。在色调上却保持了东方性格的写实之味。这些在他是双重遗产。
非隐士的心目中的隐士,是声闻不彰、息影山林的人物。但这种人物,世间是不会知道的。一到挂上隐士的招牌,则即使他并不“飞来飞去”,也一定难免有些表白,张扬;或是他的帮闲们的开锣喝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