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学术史研究,说简单点,不外“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通过评判高下、辨别良莠、叙述师承、剖析潮流,让后学了解一代学术发展的脉络与走向,鼓励和引导其尽快进入某一学术传统,免去许多暗中摸索的工夫———此乃学术史的基本功用。至于压在纸背的“补偏救弊”、“推陈出新”等良苦用心,反倒不必刻意强调。因为,当你努力体贴、描述和评判某一学术进程时,已有意无意地凸显了自家的文化理想及学术追求。
......(更多)
......(更多)
“学术史丛书”总序 陈平原/l
序 陈平原/1
前言:作为学术史对象的“民间文学"/1
“学术的”与“文艺的”
——刘半农对民歌俗曲的借鉴和研究/23
从白话文运动到《白话文学史》
——胡适对民间文学的发现和倡导/40
附:胡适与歌谣/56
“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周作人的民间文学思想/63
“历史演进法”
——顾颉刚围绕古史的民间文学研究/104
再论“学术的”与“文艺的”
——朱自清与歌谣研究/144.
文学史的“中心”与“原动力”
——郑振铎与中国俗文学研究格局的奠定/154
“神话复原”
——闻一多浪漫主义的神话研究/177
附:关于“神话复原”的学理分析
——以伏羲女娲与“洪水后兄妹配偶再殖人类”
神话为例/194
民间文学研究的世纪见证
——钟敬文及其民间文艺学/220
附录:20世纪关于中国民间文学、俗文学概论与
发展史著作述评/246
主要参考书目/304
后记/309
......(更多)
套用钟敬文“中国传统文化三大干流”的理论预设,当“民间”用来对抗第一条封建地主阶级的“上层文化”时,它兼指中层(城市人民的文化)和下层(底层农民文化)两条干流;当它被树立为文学想象的理想状态时,它指的只能是最底层的那条干流,也就是专指农民的口头文学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