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复存在,恐惧尽数消散,而我抵达了不朽。”
世界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电影人之一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创作日记
完整版《时光中的时光》 中文世界首次俄语直译+全文引进
由塔可夫斯基之子独家授权
收录近200幅罕见手稿、绘画、工作照
《殉道学:塔可夫斯基日记1970—1986》是苏联著名导演,被誉为电影史上最重要且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的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日记和笔记。书中包含从佛罗伦萨档案馆复制的文本、图画和照片,以及意大利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国际研究所收藏的全部私人资料。
这些日记清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与艺术面貌,记录了塔可夫斯基的哲学思考、阅读笔记、绘画创作,以及在村庄建造房屋、在罗马装修公寓的经历。此外,书中详细描述了他的电影创作计划,甚至包括未拍摄的电影场景。在日记中,塔可夫斯基描绘了难以忘怀的梦境,探讨了社会现状和艺术未来。他的文字提供了另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塔可夫斯基电影世界中充满末日图像、符号和隐喻的独特宇宙,揭示了这位伟大导演在生活现实与艺术理想间反复撕扯的生命轨迹。
这位当代最具批判性的电影人以文字为棱镜,拼贴出一幅奔涌着无穷创造力和智慧的精神自画像,这也是塔可夫斯燃尽毕生光阴,献给所有影迷的珍贵馈赠。
......(更多)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Андрей Тарковский,1932—1986),苏联导演、作家、电影理论家,也曾执导戏剧和歌剧,被公认为世界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电影人之一。1932年,他出生于苏联伊万诺沃州札弗洛塞,父亲是诗人阿尔谢尼·塔可夫斯基。尽管一生只拍摄了七部电影 ,他对电影语言的创新性贡献已成为公认的典范。第一部作品《伊万的童年》(1962)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奠定了他的国际声誉;《安德烈·卢布廖夫》(1966)、《飞向太空》(又译“索拉里斯”,1972)、《镜子》(1975)、《潜行者》(1979)均被奉为影史经典。1986年,他最后一部作品《牺牲》荣获戛纳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
瑞典电影导演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写道:“在我看来,塔可夫斯基是最伟大的导演,他创造了一种崭新的语言,一种忠实于电影本质的语言,因其将生命捕捉为一种倒影,一种梦境。”
1986年12月,塔可夫斯基因肺癌病逝于巴黎,享年五十四岁。
译者简介:
李芝芳,1950年生,苏联国立格拉西莫夫电影学院艺术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苏联及当代俄罗斯电影研究。专著有《当代俄罗斯电影》《俄罗斯电影透视》等。
刘馨浓,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硕士,独立编辑、平面设计师和杂志撰稿人。 2012-2014年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建筑设计大学修习绘画、艺术史和建筑设计。苏联电影爱好者,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影迷。业余从事二十世纪社会主义制片工业体制下的作者电影研究,关注电影创作中的民族性议题。
......(更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