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洛丽塔》是耀眼的蝴蝶,《劳拉的原型》就是天才之蛹。”
★ 纳博科夫要求焚毁的最后一部手稿
★ 在生命的尽头凝视死神之邀
★ “小说的原型”,再现了灵感在伟大作家脑中生成、演变的过程
《劳拉的原型》是纳博科夫的一部未竟之作,是他晚年最后一部手稿。小说讲述了一个极为臃肿肥胖 的学者菲利普•王尔德,娶了一个苗条貌美却水性杨花的芭蕾舞演员弗洛拉,他一方面不得不忍受妻子对他的谎言和背叛,另一方面沉溺于自我毁灭带来的快感。关于死亡及死后世界这一纳博科夫从小就颇感兴趣的主题,它提供了让人耳目一新、丰赡详尽的描述。
《劳拉的原型》出版过程颇具争议,纳博科夫曾要求将其焚毁,但其子德米特里最终决定出版。大量手稿卡片的影印忠实呈现了一部小说的诞生过程,读者可从中一窥灵感如何在伟大作家的脑中生成及演变。
......(更多)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
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
一八九九年四月二十三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一九一九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一九四〇 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韦尔斯利、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的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五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并引发争议。
一九六一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一九七七年七月二日病逝。
......(更多)
看着户外明媚的阳光,父亲轻轻地感慨有种蝴蝶该已翩翩起舞了。但他手里拿着捕蝶网、脑海中构思着小说漫游于山坡草地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书还在继续写,但只能整天待在病房,都要憋出幽闭症了,纳博科夫开始担心他的创作灵感和精力会输给每况愈下的身体。于是,他郑重其事地和母亲有了一次交谈,他明确交代,若临终前不能写完《劳拉的原型》,务必将其烧毁。
迄今为止,我在过去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死去了约五十次,死 亡的感觉一直延伸到肚脐眼。五十次死而复生的经历显示,当 我及时从昏睡状态中挣脱出来时,身体器官都完好无损。昨天, 我一开始研究我的躯体,删除的行为就立即引发了一种以前从 未体验过的狂喜。尽管我也注意到,伴随着这种狂喜的还有一 种新的焦虑,甚至恐慌。
问:为什么纳博科夫先生,你最终决定让《劳拉的原型》问世? 答:哦,因为我是个好人,看到全世界这么多人将心比心地同情我进退维谷的处境,我应该善意地减轻他们的痛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