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论》中提出了一个研究关于家庭的经济学或理性选择的方法。不过,《家庭论》名并非特指家庭的经济方面,这是因为大多数非经济学家和经济学家总是喜欢把“经济学”仅仅局限于研究家庭的物质生活内容,即收入和支出类型。我的构想则更为远大,我力图用研究人类物质行为的工具和理论框架去分析婚姻、生育、离婚、家庭内的劳动分工、威望和其他非物质行为。也就是说,《家庭论》包含着研究家庭的经济学方法,其意义不仅在于对家庭生活的物质方面的探讨,更重要的是用一种新的理论框架去分析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
......(更多)
......(更多)
扩大版前言
导论
第一章 单个人居民户
第二章 居民户和家庭内的分工
第二章附录 人力资本、精力和性别分工
第三章 婚姻市场上的一夫多妻制和一夫一妻制
第四章 婚姻市场上的相称婚配
第五章 对孩子的需求
第五章附录 对生育率经济理论的重新阐述
第六章 家庭背景和孩子的机会
第七章 不平等和世代之间的变动性
第七章附录 人力资本和家庭的兴衰
第八章 家庭中的利他主义
第九章 非人类物种的家庭
第十章 信息的不完全性、结婚和离婚
第十一章 家庭的演进
第十一章附录 国家与家庭
......(更多)
定理2.2 如果一个居民户的所有成员都有不同的比较优势,那么,谁也不会在市场资本和家庭资本这两个方面都进行投资。在市场部门专业化的成员只会投资于市场资本,而在家庭部门专业化的成员则只投资于家庭资本。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上等男女的婚姻是一夫多妻制的一种隐性形式,它能代替一夫多妻制的显性形式。本章证明了它的反题:显性的一夫多妻制是完全相称婚配的一种含蓄形式,它能代替上等人的婚配。因此,一夫多妻的男性的配偶会是一个平均质量较低的女人,她低于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同样一个上等男人的配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