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先秦儒家哲学九讲

先秦儒家哲学九讲
作者:张祥龙
副标题:从《春秋》到荀子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9-12
ISBN:9787563391653
行业:其它
浏览数:3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了孔子晚年及其身后的儒家思想和命运,从孔子“作《春秋》”及其历史传承展开论述,梳理了从曾子、子思、孟子到荀子的先秦儒家在中国历史中的思想谱系,以生动平实的语言讲解了先哲思想之间的传承和争论;引导学生深入儒家有关诗、礼、乐、心、性、情等思想的文本,发掘出其丰富、原发和独特的哲理光彩。

......(更多)

作者简介

张祥龙,男,1949年出生于香港九龙,七七级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生。1986年10月赴美国留学,1988年8月获美国俄亥俄州托莱多(Toledo)大学硕士,1992年2月获纽约州立布法罗(Buffalo)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现象学中心主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中西哲学比较学会(ISCWP)会长,美国哲学学会(APA)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担任《世界哲学》(原《哲学译丛》)、《哲学门》、《江苏社会科学》、《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论证》等刊物编委或学术委员会委员。

专业研究方向:东西方哲学比较、现代西方欧洲大陆哲学(以现象学为主)、中国古代先秦哲学。

......(更多)

目录

开 篇 辞

第一讲 孔子思想的哲理特点和传承焦虑

第一节 孔子哲理思想综述以及与其他宗教的对比

第二节 孔子之后儒家焦虑的问题:如何"自见于后世"?

第三节 什么是普遍主义和非普遍主义?

第四节 孔子及儒家哲理的独特性--非普遍主义的情境中生意成真

第二讲 《春秋》的深远寓意

第一节 《春秋》最晚出却最奇特

第二节 《春秋》岂止于一史书

第三节 《春秋》的特异之处(一)

第四节 《春秋》的特异之处(二)

--《春秋》文本的强烈引发性与"书文/口说"二向性

第五节 口说造就"素王"

第三讲 《春秋》的乐感与诗意

第一节 《春秋》通礼乐

第二节 《春秋》之"元"中的乐意

第三节 "元"之乐的时间展现

第四节 "时"与"不时"--灾异与讥贬

第五节 哀与乐--《春秋》之始终

第四讲 曾子之孝与《大学》古本蕴义

第一节 曾子感受的孔子

第二节 曾子展示与传授的身体

第三节 曾子之孝--孝亲哲理中的"毋必"本性

第四节 曾子孝道与《春秋》大义

第五节 《大学》中"格物致知"的含义 -- 朱熹擅改《大学》文本之谬

第五讲 子思和《中庸》(一)

第一节 子思其人及其学说的基本倾向

第二节 子思学派论"身"

第三节 《中庸》之身

第四节 《中庸》与《性自命出》论"性"与"情"

第六讲 子思和《中庸》(二) -- 诚与乐

第一节 情无伪

第二节 诚于性情

第三节 诚之乐

第四节 乐之诚

第七讲 孟子:先秦儒家哲理主流的心-性化(一) -- 限情、尽心与养气

第一节 孟子其人其书;《孟子》与《中庸》的关系

第二节 孟子为何、如何限制"情"?

第三节 孟子对"心"的基本看法

第四节 如何"尽心"?

第五节 浩然之气--心之气,气之心

第八讲 孟子:先秦儒家哲理主流的心-性化(二) -- 性善论

第一节 性的含义

第二节 孟子要反驳的人性论

第三节 性善的理由(一) -- 人的共通特性与天然趋向

第四节 性善的理由(二) -- 本心的乘机发作

第五节 性善的理由(三) -- 原情择善、元气向善

第九讲 荀子的心伪性恶论 -- 它的现象学维度和名相分类维度

第一节 荀孟之争的关键--性与心的关系;心的结构

第二节 心的"壹"和"两"--"伪"的可能与含义

第三节 伪与性恶

第四节 荀子哲理的方法论关键--分、类

结 语

本书引用的主要文献

后 记

......(更多)

读书文摘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