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当中收录的是史景迁最有代表性的论文,反映了他尽可能精确、公正和透彻地思考中国的努力。内容分为五个部分:中西文化交流、儒家理论和国家权力、中国的社会历史、革命中国,以及恩师的介绍。书名叫做《中国纵横》,部分源自作者对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的敬意,因为他喜欢“纵横”这个词语,它寓意着曲折而不失目的性,还寓意着以某种逻辑来厘清“辐辏并进”之脉络的努力。
学术研究本身就是一种难以控制的疯狂。如果沉默寡言,我们仍然可以作为这一研究领域的看护人,甚至可以安详地凝视着所有的一切,但却永远无法参与到最深刻的学术争鸣中去。
——史景迁
——————————————————————————————————
在他感同身受、叙事巧妙的文字里,中国人所经历的这些,都化为有血有肉的遭遇,尽管有时候残酷不堪。通过真切摹写出人物的品性及其处境,史景迁亲切地带领我们走进这些人的生命,让我们仿佛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仿佛跟他们有过直接的交流。这种感觉,只有最好的历史作品里才能赋予。
——费正清
史景迁的著作必须划入《史记》的类别之内,是无可争议的。
——余英时
这几十年来欧美出了一位研究中国史的奇才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他最大的贡献就是以优美流畅的文笔,把中国近代错综复杂的人物与史事,通过严谨的历史考证,参照专家的钻研成果,以“说故事”的传统历史方法,娓娓道来,让西方读者“拨开云雾见青天”,对中国的历史经历有了“感觉”。
——郑培凯
......(更多)
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1936年出生于英国,是国际知名的中国近现代史专家,1965—2008年在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任教。著作极丰,主要有《追寻现代中国》、《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太平天国》、《改变中国》、《曹寅与康熙》、《康熙》、《天安门》、《大汗之国:西方眼中的中国》、《王氏之死》、《利玛窦的记忆宫殿》、《胡若望的疑问》。
......(更多)
导言
【中西交流】
黄嘉略的巴黎岁月
门德斯•平托的远游
利玛窦攀登北京之峰
甘博镜头下的中国
马尔罗的诱惑
眺望东方: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儒学的冲击】
康熙帝一生的七个阶段
明朝生活的活力
画家石涛的圈子
清官张伯行的崩溃
充满活力的儒学
中国科学技术的对话
作为中国人的钱穆
【社会百态】
食
药
税
鸦片
【帝国之后】
歃血为盟和勃朗宁手枪
天安门
【业师介绍】
芮沃寿
阿瑟•韦利
费正清
房兆楹
注释
致谢
......(更多)
清朝最大的变化就是土地税在税收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尽管清朝时期土地税的收入稳步上升,但其在税收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从乾隆年间的73.5%下降到清末的35.1%一大量新增税种的出现,如海关税和厘金,成为土地税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