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生育制度

生育制度
作者:费孝通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2021-08
ISBN:9787559651204
行业:其它
浏览数:67

内容简介

一书读懂中国家庭

社会学泰斗费孝通学术经典

-

追溯构建生育制度的根本驱动力

阐明种族延续与人类生存的内在联系

潘光旦作序

-

本书是一本关于家庭社会学的著作,曾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作者根据抗日战争时期自己在大学授课时的讲义整理、编写而成。书中主要论述了家庭所担负的有关生育子女的若干理论问题。但本书所论述的不只是生育,凡是与种族延续有关的一套活动体系都讨论到了。其中包括:配偶的选择、婚姻关系、家庭组织、双系抚育、父母的权力、世代的隔膜、社会继替、亲属的扩展,等等。作者在书中对这些问题的剖析的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对我们今天如何处理家庭婚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

【编辑推荐】

★ 社会学泰斗费孝通

费孝通是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一生发表过多篇学术著作,提出许多意义重大的地区发展策略,对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发展及研究有重大贡献。

★ 家庭社会学学术经典,帮助真正理解家庭的作用

本书是费孝通社会学经典著作之一,作者在婚姻的本质、 家庭中夫妻双方的沟通及人口问题等方面有着精彩的论述,对我们理解家庭作用,处理家庭婚姻问题等有重要借鉴意义,也对人口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意义。

★ 精致装帧设计,再现学术经典风貌

国画留白意境封面,大开本设计,突显简洁淡雅特点;内文采用精致轻型纸,排版更符合阅读习惯,提升读者阅读体验。

......(更多)

作者简介

费孝通,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1910年生于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后留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193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2年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80年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年度马林诺夫斯基荣誉奖,并成为该会会员。1981年获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赫胥黎奖章,1988年在美国纽约获《大英百科全书》奖,1993年在日本福冈获亚洲文化大奖,1994年获菲律宾马克赛赛社区领袖奖。代表作品有《乡土中国》《生育制度》《江村经济》《乡土重建》等。

......(更多)

目录

派与汇(代序)/001

一、代序的话/001

二、释派与汇/005

三、社会思想与汇/007

四、社会思想与派/009

五、社会思想与社会理想/015

六、社会思想与哲学概念/019

七、社会思想分派的利弊/022

八、社会理想分派的利弊/028

九、治标的祛弊论/033

十、论新汇的可能/036

第一章 种族绵续的保障/045

生育制度的功能/046

从性爱到生殖/048

从生殖到抚育/051

损己利人的生育/055

社会完整和新陈代谢/059

第二章 双系抚育/063

生理抚育的单系性/064

两性分工与合作/068

第三章 婚姻的确立/073

生物性的父母和社会性的父母/073

结婚不是件私事/077

第四章 内婚和外婚/082

夫妇之间/083

乱伦的禁律/087

性和社会/089

第五章 夫妇的配合/095

“相敬如宾”/096

变相的内婚/100

择偶的自主/103

第六章 社会结构中的基本三角/109

三角的稳定/109

家庭的概念和实体/114

婚姻是个别的契约/118

第七章 居处的聚散/122

基本三角的区位/124

地域团体的基本单位/127

父居和母居/134

第八章 父母的权力/139

弗洛伊德的寓言/140

社会和个人/142

严父和慈母/144

母权之谜/147

女性的情结/150

第九章 世代间的隔膜/153

理想和现实/153

共生和契洽/157

“要飞的终于飞了”/161

第十章 社会性的断乳/164

家庭的暂时性/164

三角的团结/167

温存的留恋/170

成年仪式/172

第十一章 社会继替/176

基本理论的重述/176

社会容量和人口/179

继替的亲属原则/183

第十二章 世代参差/188

第十三章 单系偏重/195

第十四章 以多继少/202

人口的控制/202

长幼行序/204

萁豆相煎/210

第十五章 续绝/213

养子/215

过继/218

暂时的改系/219

第十六章 亲属扩展/223

亲属的建立/223

亲属的分类/226

亲属体系和社会结构/230

氏族/235

个人·群体·社会

——一生学术历程的自我思考/241

......(更多)

读书文摘

“父权大部分是家庭冲突的源泉,因为父权给其父亲的是社会要求及其专有的权利,既不称合他的生物倾向,也不称合他在子女身上可以感受、可以兴起的个人感情。”。 在父权社会中,为了严父的不易做,所以不能不设法把管教的责任转移到家庭以外去。普通所谓“易子而教”就是为了解决这为父的两难。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