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如何研究中国人

如何研究中国人
作者:杨中芳
副标题:心理学研究本土化论文集
出版社:重庆大学
出版年:2009-10
ISBN:9787562449041
行业:学术研究
浏览数:60

内容简介

《如何研究中国人:心理学研究本土化论文集》收集了作者在1986-1991年所写的有关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的论文。这些论文过去散见于两岸三地的期刊,作者系统地将其加以整理,借以阐明她对本土化的构想。

全书主要内容包括:

(1)对什么是心理学的本土化以及为什么要进行本土化的解说;

(2)对当前各中国社会中心理学研究的批评与建议;

(3)对正在发展中的中国心理学本土化运动之评价及展望。

......(更多)

作者简介

杨中芳,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博士,曾任教于香港大学及广卅I中山大学心理学系,现任北京北大人格与社会心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小组客座研究员。长期游走海峡两岸三地,从事本土心理学研究,编著有《中国人、中国心》、《如何研究中国人》、 《如何理解中国人》、《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情感与信任》、《本土心理学研究论丛》等。现今主要研究兴趣是对“中庸”实践思维的构念化及实证检验工作。

......(更多)

目录

第一篇 什么是本土化

第一章 中国心理学本土化概论

一、前言

二、概念的澄清

三、什么是“本土化”的研究

四、中国心理学为什么要本土化

五、什么是中国本土心理学

六、如何做“本土进路”研究

七、中国心理学本土化应该先做些什么

后记

第二章 从中国“社会心理学”迈向“中国社会心理学”:试图澄清有关“本土化”的几个误解

一、前 言

二、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几个误解

三、对误解的澄清

四、什么是中国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

五、如何使中国社会心理学本土化

六、由中国“社会心理学”迈向“中国社会心理学”

后记

第二篇 研究思路的本土化

第三章 试论内地社会心理学研究之发展方向

一、前言

二、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趋势

三、台湾心理学近三十年来发展的经验

四、内地社会心理学发展方向之我见

五、社会心理学会可以为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做些什么

六、结论

后记

第四章 试论中国实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对以“集体主义/个人主义”为研究架构之反省

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

二、西方实验社会心理学的自我反省

三、中国受试者在实验室内的社会心理

四、现有实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立论基础

五、本土化的理据

六、实验社会心理学研究如何本土化

后记

第五章 中国人真是不用普遍性原则的吗:对道德思考发展研究的本土反思

一、前 言

二、“Wilson困惑”的前提

三、过去对中国人道德思考的处理

四、中国的道德文化

五、以本土的视角来开解“Wilson困惑”

六、道德认知结构发展到底能否在中国社会找到普遍性

后记

第三篇 研究方法的本土化

第六章  中国受测者所面临的矛盾困境:对过度依赖西方评定量表的反省之一

一、前 言

二、为什么要对量表的应用做反省

三、中国受测者所面临的矛盾困境

四、结论

后记

第七章 “好恶度”在人物观感研究中所起的作用:对过度依赖西方评定量表的反省之二

一、“人物感观”研究中的系统化偏差

二、造成系统偏差的原因

三、不同语文之间语意“好恶度”的差异

四、语义准确性的改变

五、语言对评定标准的影响

六、结论

后记

第八章 频率副词在测谎题中的作用:对过度依赖西方评定量表的反省之三

一、实证研究综述

二、西方测谎题背后的先决条件

三、研究假设

四、研究(一)

五、研究(二)

六、研究(三)

七、综合讨论

后记

第九章 “自我概念”研究的“以偏概全”问题:对过度依赖西方评定量表的反省之四

一、西方研究对“自我概念”的定义

二、在中国文化/社会/历史的脉络中重新思考“自我概念”

三、西方“自我概念”量表内含的假设

四、研究中国人“自我概念”的测量问题

五、研究中国人“自我概念”的理论问题

六、“自我意识”与“自我概念”的关系

七、结论

后记

第四篇 本土心理学发展之评价与展望

第十章 欲速则不达:试论发展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研究”

一、为什么要开展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研究”

二、我们要如何开展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研究”

三、结语

后记

第十一章 如何深化本土心理学研究:兼评现阶段之研究成果

一、绪论

二、如何深化本土心理学研究

三、整理现阶段本土心理学研究之架构

四、现阶段本土心理学研究之本土性

五、如何将文化/社会/历史放入本土研究思考架构之中

六、回应对本土化所提出的质疑

七、今后的发展方向

后记

第十二章 看来,“深化”的时机尚未成熟

一、可否请叶教授也“拟情”一下

二、经验的分类与理性的分类

三、更正对黄光国教授论点的误解

四、深化、本土化、中国化及宏观化

五、澄清我的观点

六、少扣帽子,多谈实质

七、结论

后记

参考文献

......(更多)

读书文摘

实验法常被用于呈现一个现象。它不断的寻找一个特殊情境,我们研究设计中的2x2x2x……就是要不断把情境特殊化直到要找的行为出现为止。这种设计下出现的某种行为背后出现的心理运作,则可能是非常特别的,无法让我们发展什么可以解释有普遍性的社会心理活动。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