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作家之一
卡尔维诺、厄普代克、桑塔格、帕慕克、耶利内克推崇的文学大师
托马斯·伯恩哈德曾多次将《阿姆拉斯》称为自己最钟爱的作品
——中文首译!
”我们憎恨、鄙视一切说出来的、讲得彻底的东西。“
----
父母自杀身亡,兄弟二人自杀未遂。
他们被舅舅安置在阿姆拉斯的一座塔楼中,远离人群,也远离精神病院。这里既是监狱,也是庇护所。
病弱的身体与急剧崩溃的心智在这座塔楼里共振。兄弟之间的情感复杂而紧绷,既有依恋,也有排斥;疾病让这一切愈加不可调和。
本书融合独白、信件、日记、格言等片段式叙述结构,在碎裂中展开沉思,呈现出作者对死亡、隔离、自我与精神极限的深刻探问。
伯恩哈德以他一贯冷峻、精准的语言,描绘出生命走向瓦解的全过程,同时探讨人如何在极端孤独中挣扎求生。
----
”最近以来,到处,只要是能想到的地方,都热衷于破坏和死亡,我们胆怯的世界不再能欺骗这个时代及其行进的车轮……不论是哪里,在所有的事物中和每个人身上,目光所及,都显现这个时代的失败,到处,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人们多么希望那些绵长的悲凉岁月是梦境。“
......(更多)
托马斯·伯恩哈德(Thomas Bernhard,1931—1989)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作家之一,也是“二战”之后德语文坛风格最独特、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对他有很多称谓:“阿尔卑斯山的贝克特”“敌视人类的作家”“以批判奥地利为职业的作家”“灾难与死亡作家”“夸张艺术家”“故事破坏者”等。
特立独行的伯恩哈德以批判的方式关注人生(生存和生存危机)和社会现实(人道与社会变革)。文字极富音乐性,以犀利的夸张、重复和幽默,将人类境遇中种种愚钝与疾病,痛苦与冷漠,习惯与禁忌推向极端,向纷乱昏暗的世界投掷出一支支光与热的火炬。
【译者】马文韬
北京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系教授,曾任《世界文学》杂志顾问,中国外文局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专家,德国格里美豪森学会理事,2007年起担任奥地利托马斯·伯恩哈德基金会顾问委员会委员。主要论著有《瑞士德语文学史》等。主要译著有小说《黑白天使》《历代大师》,戏剧《纵火犯》《骂观众》《英雄广场》,诗歌《傅立特诗选》《萨拉·基尔施诗选》,以及文学论著《歌德与席勒》等。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