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计算是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需要学习的重要知识和技能,而巧算体现了计算问题的思维精华,能让孩子初步体会思考的乐趣,同时,学习巧算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锻炼数学思维、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好方法。
★本书借由15道经典、简单的巧算问题及15道相关拓展题,介绍了等差数列求 和、等比数列求和、最值问题、和差问题等15种知识,展现了从特殊到一般、举一反三、逆向思维、数形结合、有序调整、换元法等思维方式,阐释了题目背后蕴藏的算理知识和数学思想。 本书希望读者能摆脱生搬硬套、麻木记忆的学习方式,从简单的例子开始学透计算,一探巧算背后的大学问。
★本书适合小学生和初中生阅读,也可作为家长和教师的数学教育参考书。
◎编辑推荐
★从小学到高中,计算效率都是关键,直接决定做题速度和正确率。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稳定,是很多孩子的“顽疾”。本书选择15道经典题及其拓展题,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从经典到拓展,学透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一道题顶十道题:掌握经典问题背后的底层算理、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停止无脑“刷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会数学思考的乐趣,从熟悉、简单的问题,看到数学的高妙和美丽。
◎书评
★★★★★
数学学习的起步阶段,得到先进理念的引导,对往后长期的学习生涯至关重要。这本书从小学经典问题入手,将解题技巧升华到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模式,值得每个想学好数学计算的孩子认真阅读。
——励建书,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数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
★★★★★
胡小群老师着眼于巧算,把看似简单的问题给小读者讲清楚,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本书从高处着眼,从低处落笔,希望能成为小读者们的一本启蒙书,给大家带来很多快乐。
——陈文斌,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巧算是计算中重要且有趣的一个板块。许多同学花了大力气却仍然无法提升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就是因为把时间花在了“机械训练”或死记硬背一些肤浅的结论上。这本书“书如其名”,相信它能让你彻底理解巧算背后的原理,助你梳理巧算的思路到底是怎么来的,进而带你走进数学的大门。
——李永乐,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科普作家
★★★★★
数学好的人都有一个共识:学得好的关键不在于拼命“刷题”,而在于吃透每一种题型,从中提炼出真正有用的数学思维。菲尔兹奖得主、数学家陶哲轩就是靠这种方法学习数学的。这本书正是采用这种方法,从基础的算术入手,一步步引导读者提升数学思维,帮大家掌握解决问题的通用方法,轻松应对未来的数学挑战。
——李剑龙,理论物理学博士,“谢耳朵漫画”创始人
★★★★★
讨厌数学的人说“数学是地狱”,喜欢数学的人说“数学是天堂”,而从“地狱”到“天堂”,可能就差一本好的数学启蒙书。这本书就是一本对孩子甚至对家长都有启迪意义的好书,作者通过解构、试错、逆向、反思、迁移等方式还原数学探索的路径。这种循序渐进的思维过程与数学家构建宏伟的“数学大厦”的过程异曲同工。同时,这本书揭示了一个教育真相:数学思维不是被“装进”孩子脑袋里去的,而是从他们自己的头脑里长出来的;数学能力的提升不依赖做题的数量,而在于对典型问题的深度理解。
——罗强,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数学教师
★★★★★
在中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源于对概念或算理的本质的理解。学生只有从根本上思考、挖掘问题,并不断加以总结,才能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本书让读者了解了一些“巧方法”背后的数学原理,展现了常见的数学思维方式,也呈现给读者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
——肖恩利,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数学教研组长,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数学教师
......(更多)
一、巧算之道,源于概念
二、交柯乱叶,皆可寻源
三、不拘一格,迷途知返
四、步步为营,止于至善
五、等量齐观,殊途同归
六、返璞归真,大道至简
七、腾挪顿挫,分进合击
八、慢就是快,少就是多
九、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十一、数形结合,柳暗花明
十二、此消彼长,万物归零
十三、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十四、视而不见,化零为整
十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