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意在倡导一种研究方法,即将关于语言的研究作为中国新文学的本位研究。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文学汉语的现代发展”主要以个案的方式研究鲁迅、周作人、李金发、穆时英、路翎、萧红、阿城、叶兆言、贾植芳、韩少功等作家的语言形态,揭示其诗学特质,呈现新文学语言的多样性。下编“汉语的现代境遇与国家意识”,探索19世纪影响汉语汉字观的西方理论、描述晚清汉字觉醒与国家意识的建构之间的关系、批判东北沦陷时期的日语殖民、揭示从1920年代到1950年代“识字”和“写书”背后对国家主人想象的变化,呈现汉语在现代境遇中的复杂性。
......(更多)
文贵良,1968年生,湖南桃江人。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副院长、《现代中文学刊》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巴金研究会理事。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201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主要从事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现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学视野中中国近现代时期汉语发展的资料整理与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若干篇,出版专著《话语与生存——解读战争年代文学(1937—1948)》《话语与文学》等。
......(更多)
前 言
导语 语言与新文学研究
一、语言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
二、语言理论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上编 文学汉语的现代发展
第一章 “五四”文学汉语
一、《狂人日记》的文学汉语及其意义
二、周作人:知言与美文
第二章 汉语欧化与现代经验
一、李金发:词的梦想者
二、新感觉派:欧化与都市新感觉
三、路翎的欧化:语言创伤与生命开放
第三章 文学汉语的现代形态
一、《呼兰河传》的文学汉语
二、阿城的短句
三、《后羿》:重述神话的价值追求与语言搏击
第四章 语言向话语的提升
一、监狱叙事与人学话语
二、《马桥词典》:话语与存在的沉思
下编 汉语的现代境遇与国家意识
第五章 中西文化冲突中的汉语汉字
一、19 世纪影响汉语汉字观的三大西方理论
二、晚清:汉字的觉醒与国家意识的建构
第六章 语言的现代境遇
一、东北沦陷时期“伪满洲国”的日语殖民问题
二、从识字到写书:国家主人的想象与塑造
后 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