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技与哲学的深度对话:在基因技术、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技术不仅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在重新定义“人”的本质。本书以哲学的高度,剖析了“人类增强计划”背后隐藏的伦理困境与人性挑战。
2. 挑战技术乐观主义:是否变聪明、长寿、美丽,就意味着更幸福?从记忆力的增强到寿命的延长,作者揭示了“增强”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情感真实感的丧失、伦理判断的复杂化、幸福感的减弱。本书呼吁读者警惕技术乐观主义,重新审视技术与幸福、能力与价值的关系。
3. 哲学爱好者的智慧启迪,技术观察者的现实警醒:作者不仅通过哲学推理深入探讨“更好”的可能性,还结合具体案例如基因编辑、脑机接口等,分析技术的社会影响和伦理两难。本书不仅适合对技术伦理与哲学感兴趣的读者,也是对人类未来发展充满关切者的一次思想洗礼。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从哲学视角审视和反思当代人类增强技术的佳作。它聚焦当前方兴未艾又充满争议的人类增强技术,对认知、心理、医药、身体乃至容貌等领域中的增强技术及其思想方案,以及心识上传、激进延寿、虚拟永生、人类赛博格化乃至人与技术之关系等前沿议题一一加以探讨,人文关怀和哲学深度兼而有之,读来饶有趣味,又深受启发。
在豪斯凯勒探讨人类增强的作品中,本书面世最早,也最有影响。它有说服力地向读者表明了,对技术的追问本身并不应拘囿于单纯的技术问题,它本质上是一个要求我们不断回到“人”这个思考原点,并向技术和人之存在的一切可能性前提开放的哲学“大哉问”!
......(更多)
迈克尔·豪斯凯勒(Michael Hauskeller),德国哲学家,英国利物浦大学哲学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伦理学,是当前国际学界“人类增强”和“超人类主义”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主要著作包括《“更好”有多好?——理解人类增强计划》(Better Humans: Understanding the Enhancement Project)和《超人类主义的神话》(Mythologies of Transhumanism)等。近年来,转向对生命意义问题的思考,刚出版新作《生命的意义:一种主体主义的阐释》(Meaning in Life: A Subjectivist Account)。
译者简介:
钱雪松,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基督教哲学、宗教知识论、宗教多样性问题研究等。出版专著《张力中的朝圣者:宗教多样性问题之知识论研究》,译著《信仰的动力》和《存在的勇气》等。
......(更多)
致 谢 / 1
1 绪 论 / 3
2 聪明良方 / 19
3 让人类好上加好 / 47
4 更美好的感受 / 71
5 真正的人 / 93
6 长生不老 / 113
7 通往赛博化之路 / 147
8 颜值正义 / 169
9 向更强壮进军 / 187
10 在此世安居 / 203
11 结 语 / 229
注 释 / 237
参考文献 / 247
索 引 / 261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