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澄晚年力作,以世界“精神哲学”阐扬陆象山、王阳明一脉心学;本书为王阳明思想研究的重要著作。
......(更多)
徐梵澄(1909—2000)
年轻时游学于鲁迅门下,一生践行先生的“精神事业”;1929年至1932年,留学德国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回国后寄寓上海,受鲁迅之嘱系统地翻译尼采著作;1945年赴印度,先后任教于泰戈尔国际大学和室利阿罗频多学院;1978年底回国,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先生精通多种古今语言,贯通中、西、印三大文化,在诗歌、书画、文艺评论上造诣精深,学术贡献主要有四:
一、中国之最早最具规模地翻译尼采著作,如《尼采自传》《苏鲁支语录》等;
二、系统地翻译印度韦檀多一系古今经典,如《薄伽梵歌》《五十奥义书》等;
三、以英文完整地介绍中国传统学术精华,如《孔学古微》《唯识菁华》等;
四、以精神哲学的进路重新诠释吾华经典,如《陆王学述》《老子臆解》等。
......(更多)
一 小引 1
二 定名 5
三 精神哲学的建立 13
四 为何与如何 18
五 朱、陆并尊 25
六 陆学非禅 34
七 论学之诗 46
八 所立卓尔 50
九 非禅之悟 59
十 姚江之成学 74
十一 居夷处困 79
十二 儒将事功 85
十三 先知与彻悟 89
十四 知行合一 106
十五 教言摘录 115
十六 王、湛新学 156
十七 王、罗论学 172
十八 陆、王被攻击 195
十九 戴东原攻击程、朱,
牵连陆、王 218
后序 242
......(更多)
“易则易知”,只是一个天理,便自易知。如今一个天理底心,则你也是此心。你便知得人人是此心。人人便知得,如何不易知?若是个私欲的心,则我是一般,你是一般,人人又是一般。一个是一个的心,如何知得?(《传习录》拾遗,22)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