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优伶史

优伶史
作者:谭帆
副标题:中国社会民俗史丛书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1995-07
ISBN:9787532113316
行业:其它
浏览数:42

内容简介

自序

我们所要描述的是一个群体。一个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成

就卓越但又备受污辱的群体。

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光有复杂的政治、血腥的浅争、繁

忙的经济生活而缺乏优美的音乐、翩翩的舞姿和生动的戏剧

表演时,我们很难想象这个民族和国家是怎样的沉闷,人们的

心灵又是怎样的千涸?正是他们一我们所要描述的这一群

体,以其甜润的歌喉、优美的身姿和戏谑的表演一代又一代地

滋润着人们的心田,调融着社会的氛围,乃至对政治与经济都

产生了深切的影响。在中国古代,上自王公贵戚,下至黎民百

姓,人们都依恋他们,亲昵他们,为之陶醉、为之振奋,也为之

沉郁、为之恸哭,他们以及他们的艺术活动成了中国古代文化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了人们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

要内容。然而,他们在中国古代所遭受的苦难和摧残却与他

们所创造的艺术文化是极不相称的,人们在观赏其艺术创造

的同时又侮辱他们、作践他们,甚至他们的身体也可连带其所

创造的艺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和作为商品进行廉价的交

易。艺术的尊荣与艺术创造者的低贱在他们身上形成了强烈

的反差。

这确实是一个独特的群体,这一群体现代人称其为“演员”,而在申国古代则叫做“优伶”。

优伶在中国古代的贡献是不容低估的,他们所创造的艺

术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放射出了令人眩目的光华,歌唱、舞

蹈、杂技、音乐、滑稽调笑、戏剧表演,可谓林林总总,精彩纷

。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史,如果撇开优伶艺术,那我们所能描

述的艺术史会是多么的贫乏。在中国古典艺术中,最富有色

彩、最为多样化,且渗透到了社会民俗的各个阶层和领域的,无

疑是优伶艺术。

尤其令人注目的是,在中国古代,优伶作为一个文化群体

显现了极为鲜明和独特的群体特征,这种群体特征一方面凝

结在世人对优伶的认识观念和积淀在优伶自身的心理意识之

中,同时在整个的社会生活中,优伶还有其特殊的制度、习俗、

礼仪和规范。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群体,他们的

艺术活动与生活状况也形成了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民俗文化

现象。而由此,对于优令的探究也便获得了民俗文化史的价

值和意义。可以说,这同样也是探索中国古代民俗和社会文

化的一扇窗户。

优伶的价值与意义既然在艺术史领域与社会民俗文化史

领域都有强烈的体现,那对于优伶的研究也就可以从两个层

面加以审视:从艺术史角度出发,探索优伶的艺术创造和对古

代艺术史的贡献;从社会民俗文化史入手,寻求优伶的民俗

文化特质及其在古代民俗文化史上的地位。这两种研究可以

为优伶勾画成两个形象:一是作为艺术创造者的优伶形象,

是作为一个独特文化群体的优伶形象。而实际上,一个完整

的“优伶形象”,正是上述两种描述的合。

优伶还在“雅”、“俗”两种艺术和两种文化中间同时获得了地位与价值。我们既不能纯然从雅文化为角度来审视优伶

及其艺术,同时也不能纯然从俗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优伶形象。

雅”与“俗”在优伶及其艺术中没有截然的域界,这或许是优

伶在“倡、优、隶、卒”四者中间所具有的一个独持个性。忽略了

这一点,我们无法全面、真切地描述优伶的历史与内涵。

本书对优伶的研究即同时是从艺术史与民俗文化史两个

层面和雅与俗两种视角加以审视的,理论描述的思路大致为

第一、第二、第三和笫四章是对优伶所作的基础性概述,着重

分析优伶的历史流变、组织机构、培养方式以及来源、血缘和

礼俗风情。第五、第六章是对优伶的艺术创造和文化功能的

阐述,确立优伶在艺术史、文化吏上的贡和地位。第七、鏘

八章揭示传统文化对优伶的禁锢与摧残,以及在优伶的贡献

与被摧残的矛盾纠结中描述优伶所形成的独特的处世方式和

个性风貌。第九章为全书归结,将优伶的艺术活动、生活状况

及种种遭遇概括为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即揭示“优伶文

化”的特质。

“优伶”是一个值得进一步开垦的研究领域,本书的意义

也许仅在于对此作了一个整体性和基础性的描述。优伶的历

史是漫长的,优伶文化是独特的,而表演艺术又是与人类文明

史相始终的。因此以现代人的眼光来审视中国古代的优伶历

史和优伶文化,或许对现实和未来都有某种启迪。

从就读研究生至今已有十一个年头了,这十余年来,业师

徐中玉先生和齐森华先生对我在学业、工作和为人方面都有

很大的教益,如果说,这数年来我在学业上还有一点成绩的

话,那与他们的教诲、敦促是分不开的,对此,我将永远铭记。

......(更多)

作者简介

谭帆,中文系教授,文艺学专业文学批评史方向博士生导师。1986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95年应邀至日本大阪大学访问,1998年8月被公派至韩国东义大学工作一年。中国古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学会理事。主讲“中国文学史”、“中国戏曲批评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戏曲史”等课程。著有《中国戏剧理论史》、《金圣叹与中国戏曲批评》、《传统文艺思想的现代阐释》等共9种(含合著),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金圣叹戏曲文学创作论的逻辑结构》一文,获上海市社联优秀学术成果奖;《中国戏剧理论史》为90年国家社会科学项目,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中国剧场史》,为93年国家教委青年项目,完成并出版《优伶史》一书及部分论文;《中国小说评点研究》,为国家教委九五规划博士点项目,被列为“重点研究课题”。1996年荣获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更多)

目录

......(更多)

读书文摘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