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文学文本解读学

文学文本解读学
作者:孙绍振 / 孙彦君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5-04
ISBN:9787301256756
行业:教育
浏览数:290

内容简介

《文学文本解读学》作者认为,西方文学理论对解读文学文本而言是低能甚至无效的,文学文本解读应该追求对审美感染力以及文本的特殊性、唯一性、不可重复性的阐释。基本观点就是回到文本分析,回到文学审美。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提出:第一,微观直接分析:隐性矛盾;第二,微观间接分析之一:艺术感知的还原;第三,微观间接分析之二:情感逻辑的还原("无理而妙");第四,宏观比较:古典的情景交融和现代的情理交融;第五,历史语境的还原,等等。

......(更多)

作者简介

孙绍振,1960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文学性讲演录》、《直谏中学语文教学》、《挑剔文坛》、《文学创作论》、《论变异》、《美的结构》、《怎样写小说》等。

......(更多)

目录

序言1

绪论西方文学理论的危机和文学文本解读学的建构

第一章文学文本解读学和文学理论

面对文学理论和阅读经验为敌的困境

文学理论的普遍性与文学文本解读的唯一性

文学文本解读学“唯一性”的悖论

文学的自律和他律:自转和公转

“以无为有,以虚为实,以假为真”

第二章建构文学文本解读学的根本原则:唯一性

理论的普遍性,并不直接包含文本的特殊性

母题谱系还是知识谱系?通过现成可比性分析出唯一性

第三章文学虚无主义在基本学术方法上的歧途

把西方大师当作质疑的对手

临时定义(准定义):作为研究的过渡

准定义:从高级形态回顾低级形态

《隆中对》和《三顾茅庐》:史家实录和文学想象

“意境”的定义:通过个案的分析积累

第四章从读者中心论突围:文本中心论

《诗无达诂》:无限意蕴和读者的有限理解

读者决定论和“多元有界”

“作者死亡”和“知人论世”

“意图谬误”和“意图无误”“意图升华”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意图无误和升华

多元解读:多个一元

质的定性和量的统计

第五章读者心理的开放性与封闭性

心理图式(scheme)的同化(assimilation)和调节(accommodation)

《愚公移山》:颂歌和反讽的统一

马克思: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毫无意义

主流意识形态和思维模式的霸权同化

花木兰:是英雄还是英“雌”

第六章文本的封闭性:意象、意脉、形式规范

三个层次的立体结构

意象:主体特征对于客体特征的主导性

朱光潜: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真善美不是绝对统一的,而是三维“错位”的

道德的善恶和艺术的美丑:繁漪、薛宝钗是坏人吗?

周朴园是伪君子吗?

不是一般的情感,而是特殊的情感才有艺术价值

意脉:隐性情感的动态起伏

经典意脉:杜甫《春夜喜雨》、李清照《声声慢》

原生形式和规范形式:形式征服、衍生内容

诗与散文的区别:形而上和形而下

规范形式和亚规范形式

宛转变化的功能:情致的瞬间转换

绝句和律诗、古风:情感瞬间转换和长期情绪的概括

最能体现绝句瞬间情绪转换的王昌龄《出塞》之二

亚形式规范中的不同风格

第七章文学感染力来自审美情志还是语言(上)

非诗的陌生化和诗的陌生化

陌生化和熟悉化的统一

陌生化以心理情志为底蕴

吴乔论诗:“形质俱变”

情感冲击感知发生全方位变异

中国古典诗歌神品和词语非陌生化

海明威的电报文体:白痴一样的叙述

第八章文学感染力来自审美情志还是语言(下)

反讽向抒情转化的条件

苏轼的“反常合道”更全面

笼统的反讽和多元的文体

“逻辑的非关联性”和中国古典诗话的“无理而妙”“痴而入妙”

把情志艺术化的密码还原出来

第九章叙事学建构:打出常规和情感错位

苏联式的情节四要素教条的腐朽

西方结构主义模式和叙事学批判

对情节因果律的补充:假定的情境和特殊情感

把人物打出常规的功能之一:深层心理的暴露

情节:现代派——荒谬性因果

打出常规的功能之二:人物情感错位

非情节性的错位

错位:内在深度的强化和外部动作的淡化

在西方文论的盲点中进行原创性的概括

中国当代小说大场面中的错位问题:以贾平凹和陈忠实为例

第十章以直接概括冲击贫乏的散文理论

现代散文审美“小品”的历史选择和中国散文审智“大品”的失落

“真情实感”论:归纳和演绎法的局限

真情实感,还是虚实相生?

真情虚感在文体中的分化

抓住现成理论不能解决的难题:审丑

亚审丑:幽默散文

审智:既不抒情,亦不幽默

第十一章具体分析之一:隐性矛盾

把潜在的原生状态还原出来,发现差异和矛盾

逻辑还原:理性逻辑和我国古典诗话中的“痴”的范畴

中国古典诗话“无理而妙”

中国的“情痴”和莎士比亚的“情疯”

古典的情景交融和现代的情理交融

第十二章具体分析之二:价值还原

审美价值的自发的劣势

把理性的“真”与情感的“美”的矛盾、错位揭示出来

把受到消解的实用理性还原出来

第十三章具体分析之三:历史语境还原

作家精神史还原

母题史的还原

爱情母题史还原

宏观:英雄母题史还原

微观:话语(意象)的历史还原

关键词还原

第十四章具体分析之四:隐性矛盾的分析

在客观意象中隐含着主观情致

作品本身关键语句的矛盾

艺术形式发展过程中的突破

经典形象的深度矛盾

第十五章具体分析之五:流派和风格

风格、流派对形式规范的冲击

新诗第一个十年的流派更迭

第十六章具体分析之六:想象在创作过程中与作者对话

形式征服衍生内容

应该这么写和不应该那么写

托尔斯泰:对话中的心口错位

肖洛霍夫:肖像中的潜意识

郦道元《三峡》完成的历史过程

参考文献

......(更多)

读书文摘

成了“绝对'或者神的最高显现之 西方文学理论这种美学、形而上学、超验的追求,实际上使得文学文本解读与哲学的矛盾激化了。第一,哲学以高度概括为务,追求涵盖面的最大化,在殊相中求共相;而文学文本却以个案的特殊性、唯一性为生命,解读文本旨在普遍的共同中求不同,普遍中求特殊。 西方文艺理论的概括的抽象是以牺牲文学文本的特殊性为代价。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