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基督者》是尼采发疯前最后一部著作,既是关于基督教的历史与本质的探究,同时也是一部深刻的哲学著作,其所关心的一个永恒问题是真理与信仰的关系。本书作者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全书62节进行逐一讲解,并将《敌基督者》置于尼采个人的思想脉络与整个西方思想史的谱系中去理解它的问题与思路,指出这本书的中心意旨是重新厘定西方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传统,从而进行价值重估。
讲稿根据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吴增定在北京大学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上的录音整理而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引导读者和学生理解尼采的最佳入门。本书分两部分,一是讲稿,二是《敌基督者》原文,由吴增定和李猛翻译。
关于“经典通识讲稿”:近年来,以甘阳为代表的一批学人着力推动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尤重“研读中外经典文本”,旨在重新树立认真读书、自由思考的风气,以抵抗整个社会以至大学校园的浮躁之气和急功近利心态。“经典通识讲稿”秉此理念,特邀各学科著名学者,以深入讲解中外经典文本的方式,引领读者进入对思想文化中根本问题的思考。
......(更多)
吴增定,安徽庐江人,1972年生.1 999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 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现代德国哲学和政治哲学,已出版著作《尼采与柏拉图主义》(2005年)、《利维坦的道德困境》(2011年)、《斯宾诺莎的理性启蒙》(2011年)。
......(更多)
讲稿
引论:尼采与《敌基督者》
第一部分:第1至13节
第二部分:第14至23节
第三部分:第24至35节
第四部分:第36至49节
第五部分:第50至62节
文本
敌基督者——对基督教的诅咒
建议阅读书目
后记
......(更多)
我们一直觉得,现代启蒙运动和现代性是反基督教的。从一方面看,的确如此;但从另一方面看,问题却不是那么简单。尼采就认为,现代启蒙运动恰恰是对基督教的继承和改造,这种继承和改造开始于马丁·路德,完成于卢梭和康德。尼采在很多地方都说过,卢梭和康德以道德的方式把基督教的上帝又保留下来,把基督教的价值改造成一种“道德形而上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