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狼性时代

狼性时代
作者:[德] 哈拉尔德·耶纳
译者:周萍
副标题:第三帝国余波中的德国与德国人:1945-1955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年:2024-01
ISBN:9787513944441
行业:其它
浏览数:3

内容简介

战后德国,决定冷战格局的关键十年

一个道德观崩塌、『他人即恶狼』的时代

聆听德国与德国人的真实声音

在第三帝国的阴影下如何重建生活、重拾人性

----------------------------------

◎内容简介

战后的德国,一个充满占领者、被释放者、流离失所者、被疏散者、逃亡者以及背负着战争罪行的人。他们掠夺、偷窃、造假身份,为了活下去,一切从零开始。可这么做行吗?当一个国家秩序荡然无存之际,社会要如何在这般的混乱中重生?人们要如何在这样一个“他人即恶狼”的“狼性时代”里重建生活?生活秩序的丧失、家庭的四分五裂、饥饿贫困的威胁、战争罪恶感的阴影、对大屠杀的沉默、死里逃生的狂喜——第三帝国的余波持续影响着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度。

本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德国日常生活文化史及人民精神史,聚焦二战后十年间德国人的战后生活,尤其是其精神心态和情感生活。作者抛弃高屋建瓴的宏大叙事和政治框架,从普通人的日常出发:清理废墟的动员,物质匮乏与黑市的经验,及时行乐的追求享受,人口大迁徙的遭遇,女性的自主意识,盟军的再教育,经济起飞的奇迹,“重塑思想”的文化政策,艺术和设计风尚的变迁,以及日常生活中德国人如何集体回避战争的罪责感。战后德国大众生活混乱失序中充满了多重面向,人们既有对战争的悲伤和自怜,又有立刻重新出发的求生欲,有为了生存下来的不择手段,也有劫后余生、渴望生命的及时行乐。哈拉尔德·耶纳对战后最初的十年做出了一个崭新的全景描述,通过它能以新视角重新理解战后德国的复苏与德国人日常生活的真实面貌,也能了解德国如何以及为何能够从险恶的法西斯思想彻底转型为现代民主国家。

----------------------------------

◎作品看点

★决定未来冷战格局的关键十年,理解今日德国的历史根源

尽管冷战的“正式”开始时间是1947年,但从1945年德国战败的那一刻起,美苏阵营的对峙就已如火如荼地展开:从思想再教育到纽伦堡审判,从食物配给到货币改革,从东西德分裂到艺术冷战,理解冷战的开端和今日的德国就要理解1945—1955年这关键十年。

★普通德国人在满目疮痍的战败国度,从废墟、贫困、无序及颠沛流离中重建日常生活

从废墟瓦砾中重建家园的普通老百姓,因战争而颠沛流离的回归者,从纳粹集中营死里逃生的幸存者,在食物配给和黑市里支撑一家生计的母亲,忍着饥饿偷拐抢骗以贴补家用的孩子,从纳粹军工厂转型为引领经济的甲壳虫汽车厂工人——这些人胼手胝足重建德国,重建和平年代的日常生活。

★一个掀起世界大战、背负大屠杀罪孽的民族,挣扎于战争责任、罪恶感和耻辱感之间

面对发动侵略战争、执行大屠杀的罪责,德国人既坚定地接受盟军的再教育,在文学和艺术中批判法西斯主义,在生活中去纳粹化,却又对历史记忆沉默以对,在战后的困顿生活中自认为希特勒的受害者,以此推卸逃避战争责任。

★一窥女性的坚韧和困境,男性的彷徨与焦虑,以及在面包、爱情和尊严间重塑的两性关系

战争改变了德国女性:她们外出工作取得经济独立,独力抚养孩子并卷起袖子收拾家园,穿梭黑市换取食物,大胆谈“性”追求自我觉醒;战争也改变了男性:他们在节节败退战场上丧失自信,在战俘营中受尽折磨,回到家中仍终日彷徨不安,在能干的妻子面前丧失尊严,与多年孩子生疏隔阂——艰苦的现实和觉醒的女性重塑了两性关系。

★通过大量日记、信件、文学、艺术,展现普通德国人在十年间经历战败、重建、和平、冷战的心路历程和精神状态

★2019年莱比锡书展奖非虚构类获奖作品。入围坎迪尔历史奖和巴美列·捷福獎短名单。《新政治家》《金融时报》《泰晤士报》《电讯报》《爱尔兰独立报》年度最佳图书

----------------------------------

◎名家推荐

谁能想到一个人人背负着负罪感和耻辱感、在瓦砾和废墟堆中的国家可以成为充满故事的神奇口袋?……很少有一本非虚构类书籍能将生动的描述、对情节恰到好处的把握和滔滔雄辩如此完美地融合为一体。任何自认为对二战后的历史了如指掌的人都能在此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2019年莱比锡图书奖评审委员会

在他引人入胜的第一本书中,《柏林时报》前编辑耶纳探讨了德国如何以及为何能够从险恶的法西斯思想彻底转型为现代民主国家。作者对这一时期进行了广阔而敏锐的审视,深入政治、社会和地理领域,清晰地描绘了一个因在一场骇人听闻的战争中处于劣势而备受煎熬的国家……2019年,《狼性时代》在德国出版后立即成为畅销书,并获得莱比锡书展奖,耶纳以精明平衡的视角审视战后德国,必将引发全世界读者的兴趣。这是一部引人入胜、资料翔实的战后德国历史。

——《柯克斯评论》

哈拉尔德·耶纳以激动人心、如诗如画的方式描述了二战后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生活,让人像阅读小说一样沉醉其中。

——《小星期日世界报》

这是一次回到德国战后岁月的美妙旅程……充满了对日常生活的同情,而这种同情此前却很少被考虑到。

——《星期日世界报》

这是一部激动人心、感人至深的全景图……出色的表现手法,生动多彩的语言。

——《法兰克福新报》

作为一部描绘战后社会动人独特图景的作品,这本书的叙事宏大壮阔,有力的表述和尖锐的观察使其有别于其他书籍。为了向年轻读者展示 1945 年后的混乱世界,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南德意志报》

耶纳为二战后的头十年设计了一幅构思巧妙、文笔优美的全景图,从而为我们打开了通向那个时代的一扇窗,那个年代与我们今天的关联远比我们意识到的要密切得多……如果你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复杂的时代,那么请阅读这本书,以便了解你所必须克服的复杂程度。

——《法兰克福汇报》

很少有一本书能成功地将过去的历史描绘得如此生动、真实,而且其历史判断也能让人理解。哈拉尔德·耶纳的《狼性时代》证明了作者能以大篇幅写出引人入胜、寓教于乐的高水平作品。

——《新德意志报》

哈拉尔德·耶纳以多角度、生动和概念化的方式讲述了德国人奔波忙碌地开展重建的故事。

——《每日镜报》

我希望这本书是一本指定教材。历史课将会因此成为课程中的明星。你会像读小说一样读完它。

——《星期日世界报》

在这本引人入胜的书中,[耶纳]不仅优雅地梳理了大量史实,还运用他的批判技巧,以诙谐的方式剖析了一个国家的痴心妄想和一意孤行。尽管《狼性时代》涉及历史,但它的文字却很亲切,充满了从当时文章和日记中取得的第一人称叙述。

——詹妮弗·萨莱,《纽约时报》

哈拉尔德·耶纳的《狼性时代》细腻、敏锐、文笔优美,民族心理是这部作品的主角。……耶纳先生是一位德国记者和作家,他描述了德国战后的第一个十年,比起通常的冷战初期的争斗,他更强调德国的社会和文化景观(尤其是西德)。《狼性时代》是一本具有启示意义、内容极为广泛的著作,书中充斥着大量的资料,我想其中的许多内容对于国际读者来说都是全新的。

——安德鲁•斯图塔福德,《华尔街日报》

哈拉尔德·耶纳的这本可读性极强的作品讲述了德国人如何将纳粹主义抛之脑后……讲述了当德国人发动的侵略战争在1945年彻底失败后,一个新开端的代价和成就……这是一部出人意料但深思熟虑的作品。

——彼得·弗里切,《纽时书评》

博学…… [耶纳]将德国人的苦恼置于一个民族从自己制造的深渊中爬出来的基本背景中……《狼性时代》提醒人们,德国的经历永远与众不同。

——《经济学人》

非同寻常……是我读过的精心研究的历史作品中最令人回味的一部。这是一部杰出的作品。

——米沙·格兰尼(坎迪尔历史奖评委)

《狼性时代》是对大量二手文献的奇特、时而幽默、时而精彩的融合,并引用了已出版的一手史料、文学作品以及对艺术和美学的讨论。书中对一些耳熟能详的主题进行了出人意料的崭新诠释。……值得广泛阅读。

——玛丽·弗尔布鲁克,《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这是对大屠杀文学图书馆的重要补充。

——《纽约图书杂志》

这是一本非凡的著作,其学术性令人叹为观止。耶纳照亮了一段黑暗的、几乎被遗忘的历史,发现它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杰克·费尔韦瑟,《志愿者》作者

许多人认为,1945 年之前的年代是了解德国和德国人的最关键时期。等你读完这本书再说吧。

——诺曼·奥勒,《亢奋战》作者

彻底失败意味着什么?德国的1945—1955 年。十年的贫困、废墟、恐惧、暴力、黑市、疯狂的辛勤工作、别出心裁的性爱,以及对第三帝国数百万被害者的始终如一的沉默。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读物。

——尼尔·麦格雷戈,《德国:一个国家的记忆》作者

这本书引人入胜地描述了欧洲历史上一个被遗忘的时刻,从彻底的绝望到暂时的希望。

——西蒙·詹金斯,《欧洲简史》作者

哈拉尔德·耶纳自称发现了德国现代史的核心漏洞。这本书完美地证明了他是对的。这本书绝对非同寻常。书中的每一页都会让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詹姆斯•霍斯,《德国极简史》作者

对于那些想要了解德国人的人来说,《狼性时代》是一本必读书……任何对历史和人类处境稍有兴趣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朱莉娅·博伊德,《第三帝国的旅人》作者

富有诗意、引人入胜、充满人性,这是一本具有最重要意义和成就的杰出著作。

——菲利普·桑兹,《东西街》作者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著作,它生动地揭示了一个国家的暮光时刻和充斥残酷废墟的时代。哈拉尔德·耶纳出色地探索了人性的各种色调。

——辛克莱·麦凯,《德累斯顿》作者

哈拉尔德·耶纳对德国在 1945 年至 1955 年间如何重建和发现自我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全景式描述,读来令人大开眼界、惊心动魄。

——本哈德·施林克,《朗读者》作者

令人沮丧的是,很少有国家鼓励甚至允许本国公民自由记录和讨论他们的过去,相反,很多国家为了支持现代政治目的而编造虚构的历史。在美国和大多数欧洲国家,我们认为寻求真相是理所当然的。德国人的记录堪称典范,尤其是在 20 世纪中期,而哈拉尔德·耶纳关于 1945 年后德国生活的新书《狼性时代》更是加强了这一点。

——马克斯·黑斯廷斯,彭博社

《狼性时代》汇集了大量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故事,读来令人感动。耶纳以高超的技巧讲述了那些亲历者的悲惨的、卑劣的、喜剧的和振奋人心的故事,带领读者领略了战后德国废墟遍布的迷人风光。

——卡佳·霍耶,《泰晤士报》

哈拉尔德·耶纳的《狼性时代》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德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和分析。该书对过去的历史进行了严谨的调查,读起来像是当下仍在发生的事情的前奏。

——杰夫·戴尔,《新政治家》杂志 “2021 年最佳图书”之一

文化记者耶纳用不留情面的文字澄清了事实,详细描述了战争的后遗症如何深刻地改变了那些在欧洲浩劫中幸存下来的人们的生活。……揭示性的照片进一步放大了这些复杂的现实。

——书单

这本关于战后初期的史料极具穿透力,其中写道:德国人通过艰苦奋斗、务实地拥抱新事物以及有意忘却创伤和内疚,从惨败中重新振作起来。……耶纳的分析文笔优美……通过情感共鸣的细节......生动地再现了战后初期的历史。本书生动地再现了一个充满活力、甚至充满道德困扰的历史分水岭。这项令人大开眼界的研究着实令人着迷。

——《出版者周刊》

德国记者耶纳对二战结束后和冷战时期进行了引人入胜的批判性研究,他有效地将当时的重大事件、普通事件及人物的各种信息与对同时代艺术、文学、电影、建筑和电视影集的精辟讨论结合在一起。本书在深入研究的同时又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成功地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角度对这个重要的时代进行了引人入胜的解读,而在传统的历史教科书中,这个时代往往被忽视。

——《图书馆杂志》

哈拉尔德·耶纳的巨著《狼性时代》是持续的“反思历史”进程的一部分。该书……清晰地概述了纳粹主义战败以及德国被西方盟国和苏联瓜分之后令人震惊的十年。……在这里,我们可以学到关于人性本质的重要一课。

——鲁珀特·克里斯蒂安森,《每日电讯报》

......(更多)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哈拉尔德·耶纳(Harald Jähner),资深媒体人、文化批评家、文学博士。自1997年起任职于《柏林日报》,从2003直到2015年担任该报的文艺副刊总编。此前他曾是《法兰克福汇报》文学版的自由撰稿人。自 2011 年以来,担任柏林艺术大学文化新闻系荣誉教授。2019年出版的《狼性时代》获该年度莱比锡书展非虚构类图书奖。

◎译者简介

周萍,20世纪60年代出生于上海,曾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后留学德国并获企业经济管理硕士学位。曾就职四大担任审计工作,之后常年就职于世界五百强之一的空中客车德国公司,因阅读而爱上翻译,目前在德国宇航界就职。

◎审阅者简介

丁娜,北京大学西语系日耳曼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德国慕尼黑大学硕士、博士,代表译著:《寻访行家》(合译)、《德意志之魂》(合译)、《背对世界》、《西方通史》(第一卷)、《应许之地》等。

......(更多)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零点时刻?

第二章 在瓦砾中

第三章 大迁徙

第四章 舞蹈热

第五章 爱在 1947

第六章 抢劫、配给与黑市— 市场经济的必修课

第七章 甲壳虫汽车一代的闪亮登场

第八章 再教育者

第九章 艺术冷战和民主设计

第十章 压抑之声

后 记 幸运

注释

参考文献

图片与引文出处

索引

作者致谢

译后记

索引

......(更多)

读书文摘

去纳粹化和民主化就像一对彼此仇视的姐妹。她们谁缺了谁都是无法想象的,但她们却又相互排斥。如按照大多数民众的意愿来看,一个名副其实的去纳粹化过程不曾有过,但是假如没有去纳粹化的发生,一个适度彰显民意的稳定的民主制度也是难以想象的。这是一种逻辑上的走投无路,如果不是靠着对历史记忆的压抑和排挤,人们根本不可能从中破茧而出。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