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论》一书系统深入地论述了中古诗歌的发展过程,着力还原魏晋南北朝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诗歌发展的实貌,是中古文学研究的代表著作。全书共约40余万字,分绪论和十一章,按历史发展顺序,逐一探讨了建安诗歌、玄言诗、山水诗、永明体、宫体诗等足以影响古代诗歌发展的重要阶段,重点研究了陆机、鲍照、谢灵运、陶渊明、庾信等重要诗人的思想、作品风格、影响,全面考察这一时期诗歌发展的动态过程和内部规律。
......(更多)
傅刚,1956年生,江苏睢宁人。1986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学位,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后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代表作有《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论》、《〈昭明文选〉研究》、《文选版本研究》等。
......(更多)
绪论
第一章 “兼笼前美,作范后来”的建安诗歌
第二章 作家主体意识的介入——正始诗歌的文人化
第三章 近体诗进入历史性行程——太康诗歌的骈俪化
第四章 玄言诗——从生命意识角度解读
第五章 陶渊明论
第六章 “声色大开”——南朝诗歌发展的背景描述与活跃状态
第七章 山水诗——一个超出本身意义的文学现象
第八章 永明体——近体诗走出帷幕
第九章 宫体诗——割不断的历史联系
第十章 作为对峙的北朝诗歌
第十一章 魏晋南北朝诗歌总结者庾信
后记
再版后记
......(更多)
嵇康却承认神仙的存在,并且也有服食等修炼养生之法,他对游仙世界的描绘,是他对与俗世隔绝的理想生活的向往,这样的内容,决定了其诗风的清绝。之所以说是“清绝”,实在与其不食人间烟火的内容有关。嵇康的性格、行为以及他向往的生活,颇有“水至清”的味道。事实上他一生中也许只有吕安、阮籍等寥寥几个朋友,也算得上是“无鱼”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