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周制与秦制

周制与秦制
作者:冯天瑜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2024-03
ISBN:9787100230407
行业:其它
浏览数:4

内容简介

冯天瑜先生关于制度文化史的深思与总结

体大思精,广征博瞻,探究中国古代制度文化的生成与演变

为什么我们今天说“秦制两千年”?

根源于周制的儒学何以成为两千年秦制社会的正统思想?

内容简介

本书为冯天瑜先生遗作,综合了冯先生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传统制度和历史研究的心得。本书题作“周制与秦制”,并不是狭义上“周代的制度”“秦代的制度”,而是指自周代至晚清,历时三千年的周制文化、历时两千年的秦制文化,虽有多种变态、解构,但一直没有缺位于波澜起伏的中国制度历程。在中国制度文化进程中,“周制—秦制”是中国制度文化的一对基本范畴,切近历史枢要。关于选择周制或是秦制,历代朝廷和士大夫都曾争论不休,在秦初、汉初、唐代、明清之际,论战尤其激烈。几千年来的政制实践中,呈现出二制起伏的现象,周制与秦制不断转变,代有轮替。不过,历代帝王术的基旨中,则是霸、王道杂用,儒表法里,阳儒阴法。该书对周制和秦制这两大制度文化遗产的优劣做了简要评述,主张摒弃周制和秦制的负面内容,鉴取其优秀可取之处,同时吸收外来制度文化的可取之处,为中国现代文化建设服务。本书对中国传统制度文化的梳理,对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践“两个结合”指导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大有裨益。

......(更多)

作者简介

冯天瑜,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中国史学会会长、湖北省地方志副总纂、“荆楚文库”总编(之一)、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和台湾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明清思想史、地域文化史研究,创建了新时期中国文化史的研究范式和叙述框架,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化史学科的主要领军人物之一,其中国文化生态论、中国文化特质论、元典精神论、新民本论、历史文化语义学等学说影响深远。独著和合著有《明清文化史散论》《张之洞评传》《中华元典精神》《“千岁丸”上海行》《新语探源》《中国文化生成史》《“封建”考论》《中华文化史》《中国古文化的奥秘》《解构专制》《晚清经世实学》《辛亥武昌首义史》等,结集为《冯天瑜文存》20卷。

......(更多)

目录

自 序……1

导 言……5

一、“制度”界说……5

二、制度的结构性功能:“制度决定论”并不可取……11

三、中国史学的制度考释传统……15

四、制度生成机制比较(甲):中与西……21

五、制度生成机制比较(乙):中与日……29

六、以“社会形态说”观照制度史……31

第一章 周制来路……34

一、古制分期……34

二、“天下为公”的“大同”……40

三、酋邦制与“尧舜禹”崇拜……42

四、夏制:“大人世及”的“小康”……48

五、商制:“王神与共”·君治建构……55

六、殷周因革(甲):“共主”进为“君主”……60

七、殷周因革(乙):“神治”到“德治”,“先鬼重巫”到“人文化成”……66

八、东周—两汉:《三礼》等阐释周制文本集成……72

第二章 宗法封建的分权周制……86

一、天子与贵族共天下……86

二、周制非“奴隶制” ……90

三、宗法……96

四、封建……113

五、井田……130

六、礼乐……144

七、原始民主遗存(甲):启用出身微贱者……156

八、原始民主遗存(乙):师保辅贰制、国人议政……158

九、原始民主遗存(丙):乡治、乡校……162

十、原始民主遗存(丁):采风、诽谤……164

第三章 儒家周制论……177

一、“三代之治”:儒家制度论的文化原型……178

二、孔子的制度保守主义……180

三、孟子的有限君治论……185

四、实施度最高的荀子尊周崇秦论……194

五、古制供参酌而不可重复(甲):王莽改制—“复周”挽歌……206

六、古制供参酌而不可重复(乙):王安石变法—托周改制,以秦制新法富国强兵……211

[附] 墨、道、法诸家品评周制……218

第四章 周秦之际制度因革……222

一、周制奠定君治基石……223

二、周制式微……228

三、后世承袭周制,“周”名被多朝沿用……234

四、春秋更制:以郑执政卿子产为例235

五、战国:士的崛起·客卿当政……239

六、列国变法……244

七、君主掌控社会:从周制柔性间接式到秦制刚性直接式……251

八、封建贵族政治转向君主直辖的平民—官僚政治……255

九、中国制度停滞性及其反证:殷周之变—周秦之变—清民之变……257

第五章 君主专权的大一统秦制……260

一、王权绝对化……260

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统一民族国家形成……265

三、皇帝制度:“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 …… 268

四、中央集权:三公九卿、中朝外朝……285

五、变“世卿世禄制” 为“军功爵制”“流官委任制” ……290

六、御史制:监察臣民……292

七、郡县制:君主实辖地方……295

八、编户齐民制:朝廷直掌平民……308

九、地主经济取代领主经济……315

十、“利出一孔”:君国独控全部利益通道……319

十一、工商官控与民营之辩:《盐铁论》管窥……322

十二、皇权“临民”·农民战争频仍,造反而不变制……325

第六章 法家秦制论……331

一、法家:秦制构思者、力行者……331

二、《管子》:“富国强兵”“尊王攘夷” ……334

三、《商君书》:倡耕战和强君国· 驭民五术……339

四、《韩非子》:君主独裁的法· 术· 势……346

五、强化“治民”,禁绝“民治” ……359

六、君本位—官本位……366

七、四民社会· 重本抑末· 官商旋转门……375

八、制度成本趋高……379

九、天朝上国:对外交际“厚往薄来”……388

[附]“过秦”“颂秦”文献……391

第七章 百代皆行汉政法……400

一、“汉承秦制”“复古更化”……400

二、皇权—相权博弈……410

三、“马上”“马下”之辩:文治政府确立……418

四、从察举到科举:官僚考选与“英雄入彀”……420

五、秦制改良版—汉制的“专制性”程度估量……429

六、形上之道(天理、民心)约束皇权……433

七、政治实体(贵族、官僚)制衡皇权……437

八、民间自治对皇权的稀释,“民变”对皇权的威胁……444

九、制衡皇权诸因素的有限性……449

十、“霸王道杂之”“儒皮法骨”的汉制沿袭百代:对一个名言的修订……452

第八章 周制文化与秦制文化……461

一、周制文化(甲):“轴心时代”元典创制……461

二、周制文化(乙):“道术为天下裂”与诸子争鸣……464

三、秦制及其改良版汉制的“文化一统”路径:以法为教—黄老无为—独尊儒术……470

四、汉制文化:周秦互渗,外儒内法,济之以道……471

五、帝王“称制临决”,“治统”囊括“道统”:“石渠阁议”“白虎观议”及“明祖排孟”……474

六、学术集成与精神统制:以《永乐大典》《四库全书》为例……481

第九章 近古—近代解构周秦二制……491

一、秦制解构期……491

二、明清之际:“新民本”论者赞颂“古之君”,谴责“今之君”……493

三、“新民本”在康雍乾嘉隐而未彰,重新昭显于清末民初……507

四、道咸经世派申斥“一人为刚”的秦制……510

五、“开眼看世界”哲人以近代民主比附周制……515

六、早期改良派的“盛世危言”……520

七、维新志士解构周秦二制的多元走向……525

八、晚清革命派非秦,力辟君主专制,引入民主共和……537

九、新文化运动清理重点转向宗法礼教……541

十、现代新儒家“复周”构想:以熊十力《论六经》为例……545

结语 周制、秦制、西制与制度现代转进……548

一、周制向秦制递嬗及二者互渗……550

二、周秦二制对制度近代转型的奠基与阻碍……552

三、秦制改良版—汉制是前近代制度的完成形态……554

四、近代体用之辩中的周制、秦制与西制……555

五、从“郡县—乡里社会”到“单位社会”“后单位社会”:迈向“自由人联合体”……559

后 记……562

......(更多)

读书文摘

鼓励“告亲”(鼓励告发亲人),禁止“容隐”(禁止隐瞒亲属事端),是强化专制集权的套路。《秦律》规定,“夫有罪,妻先告,其(妻)财不收”,使家庭等小共同体朝不保夕,社会掌控于君国这一大共体之下。秦汉唐以下,包括告亲在内的“告密”成为国家制度,“伏见诸方告密,囚累百千辈”,“〔武后)欲制以威,乃修后周告密之法,诏官司受讯”,这是一种黑暗、无耻的专制文化。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