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混血儿李丹妮是一个美丽的传奇。父亲李树化是著名留法音乐家,母亲是法国里昂人。丹妮在北京出生,杭州长大,大学毕业后在浙江医学院任教,与来自厦门的大学生袁迪宝相恋。然有情人因种种因素不能结合,丹妮于1956年与母亲回法国定居。天各一方的一对恋人用书信继续心灵的沟通,至“文革”忽然断绝音讯。丹妮挚爱迪宝,一直未嫁,本已打算在修道院了此一生,未料2010年,一封信唤醒了埋藏55年的情缘,丹妮重返中国,83岁高龄披上了嫁衣……
丹妮一生自强不息,在巴黎第七大学获汉学博士学位,为里昂第三大学终身副教授,并荣获法国骑士勋章。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法国里昂时对她十分赞赏,称她为中法文化交流和教育做出了杰出贡献。
本书文图并茂,以优美的语言记述了丹妮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更多)
《用爱等一生》的两位作者为这本书的诞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作为二位老人婚姻的牵线人、袁迪宝的三儿媳,欧阳鹭英一直热心奔忙。她是鼓浪屿人,母亲是印尼归侨,祖父是新加坡华侨。她本人曾是厦门邮政局职工,厦门侨联委员,鼓浪屿文化社群成员,曾为拯救鼓浪屿历史文化做口述笔录工作。
2010年春节,她意外获悉公公年轻时的一段师生恋之后,鼓励已经是鳏夫的公公给失联四十几年的法国恋人李丹妮写信。一个月之后,收到李丹妮的回信后,又建议公公去接丹妮到厦门来,当时丹妮顾虑重重,最后由欧阳鹭英代表公公到法国里昂接她回中国,来厦门三天后俩位老人便登记了结婚,一周后举行隆重的婚礼。之后,欧阳鹭英开始整理丹妮带回来的100多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有6000字,她花了一年时间把书信一字一句地记录在电脑里。平时也在与丹妮的聊天了解她的爱情故事始末,并作了大量的口述笔录,写下近20万字的文稿。2013年,在原厦门政协副主席潘世健的促成下,厦门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袁雅琴决定与欧阳鹭英联手把故事写成书,袁雅琴之前听过这个故事,为丹妮不平凡的一生所感动,便在欧阳鹭英提供的中文版《混血儿》画册、200多张照片、100封书信和3万字的文稿里找线索挖故事,俩人也常在一起谈思路,聊细节、看望两位老人。2014年应作家出版社稿约,袁雅琴执笔于2015年完稿,今年初正式出版。
......(更多)
第一章: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年华二月初。写丹妮还没出生就随父母从法国来到中国,在此度过人生最无忧天真的时光。丹妮母亲是法国人,父亲李树化是中国著名的音乐家,与蔡元培、林风眠、赵无极,林文铮夫妇等艺术家交往密切。
第二章:凤凰双栖鱼比目,愿作鸳鸯不羡仙。写丹妮浙江医学院任教时结识来自厦门的大学生袁迪宝,俩人情投意合的那段经历。
第三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从天而降的变故让丹妮面临人生新的选择,种种原由他不得不走,丹妮的爱何去何从,也选择了离开中国。
第四章: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这章主要写丹妮与恋人分开后,饱尝的相思之苦,55年的望穿秋水,漫漫寂寞的日子用书信填满。
第五章:白头相对故依然,西湖知有几同年。丹妮83岁时,她接到了他的来信,又从法国来到中国,赴一场世纪婚礼之约,高唱爱是永不止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