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位诗人,九堂文学启明课
▲看古代诗人如何应对古今相通的时代困境,获得内心的从容
▲细腻文笔,女性视角,看见诗人的“另一面”
▲叶嘉莹、钱理群重磅推荐
------------------------
【内容简介】
古典诗词,有可能回应当下的时代变局、生活处境吗?或许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答案。
“九诗心”,指九位在时代动荡的阵痛中求索人生方向的诗人(屈原、李陵、曹丕、陶渊明、杜甫、欧阳修、李清照、文天祥、吴梅村)。他们的处境和生命之问,每一个后疫情时代的人都会感同身受。
通过诗歌,我们看见人如何在大的时代纷乱中,转化生命的痛苦,获得个体的从容和内心的稳定;也看见对于人生的根本处境,人可以作出怎样的回答。
作者以女性学者的细腻,挖掘诗人不为人知的一面,构建丰满立体的九位诗人;以诗性文笔,带读者跨越古文障碍,直抵千年幽微心事,照见共通的生命处境;以扎实可靠的文献校勘和文史互证,再现诗人心灵与现实冲突的历史现场。
-----------------------
【名家推荐】
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使人心不死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当你看到古人在诗词中所流露出来的修养、性情、胸襟、怀抱时,当你看到他们在忧患苦难之中怎样生活过来时,这些也都会对你有所帮助,使你在忧患苦难之中也能够生活过来。
——叶嘉莹
后疫情时代的来临对人文科学提出了空前挑战,与此同时,对文学阅读的新的普遍期待也悄然来临。于是就有了这样的问题:后疫情时代,何谓文学,文学何为?《九诗心》回答了这样的问题,它从对人的处境的共情出发,抵达了存在的维度,展示了人如何可能在大的变动和纷乱中保持个体生命的稳定,获得一份精神的充裕和从容。
——钱理群
......(更多)
黄晓丹,江苏无锡人,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现任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著有《诗人十四个》《陶渊明也烦恼:给家长的传统文化启蒙课》《谁能看见前面有梦可想》等。
......(更多)
目录:
▲序
▲屈原:时间的焦虑
环形时间失落,线性时间诞生
屈原站在时代的门槛上
极端的美,极端的焦虑
向天国和历史中寻找永恒
回到未被污染的原初时间
在永恒门口跌入尘埃
▲李陵:流亡的孤独
人背负着世界的恶意生活
李陵的三重孤独
“苏李诗”的“流亡性”
挺身承受的力量
▲曹丕:乐极的哀情
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
第一封信:贵公子的享乐时刻
第二封信:死亡与文学纪念碑
如墙头蒿草、风中高树
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
▲陶渊明:生死的辨正
一个春日和一个夏夜
不再渴望天际的归鸟
归园田:野草深处是坟冢
一棵豆苗的生生之乐
重建生命
▲杜甫:生活的慰藉
春天是一个奇迹
长安:鄜州月与水晶球
洛阳:紫荆树与“旧犬”
成都:老妻与鸬鹚
割掉“光明的尾巴”
▲欧阳修:语言的力量
不再哀怨的贬谪诗
具有道德感召力的语言
青春:洛阳的狂生
永叔词:别离曲的热烈
晚年:与世界渐行渐远
四个无关的梦
▲李清照:离失的史诗
《金石录后序》:洪迈的发现
南渡:时间忽然涌入
明诚与金石:残忍的减法
冒犯与解放
追忆文学的壮丽
▲文天祥:英雄的省思
进入厓山的倒计时
零丁洋:蜃楼与血海
北行:迤逦的梦途
忽悟大光明
一枚苍耳的旅程
▲吴梅村:艳诗的自赎
初见:秦淮最后的艳情
重遇:“脆弱的力量”
诀别:此生终负卿卿
访墓:寻找美善与自由
小人物的心灵之光
▲后记
......(更多)
卞玉京小像 张謇 却将万恨付灵飞,故国烽烟事事非。 愁绝听琴吴祭酒,黄冠无地乞身归。当卞赛穿着道袍,带着柔柔从琴河出发找寻梅村别墅,她的琴声铺开一场故国烽烟的宏大叙事。人们听到、联想到无数在易代中死去的人,体会过去已永远逝去。梅村被隔离在演奏者和听众的距离之外,忽然意识到自己连着黄冠入道的自由都不拥有。他四顾苍茫,在自己的家中感到了无家可归。
如果人的生命真的和春夏秋冬一样循环往复,我们肯定很快乐。因为万物各处其位,各安其时,就没有什么事需要人类操心。这就像学校的食堂六点开始卖早饭,很努力四点就跑过去了也没有饭吃,所以额外的努力是没有必要的,重要的是根据自然的节奏行事。
诗的根本不是格律,而是生命精神的注入。人可以不作诗,不懂诗,但不能没有无伪、专一的诗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