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银幕的滋味中追寻电影档案的魅力
分享中国电影资料馆台前幕后的故事
..................
※编辑推荐※
2016年是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开放二十周年。藉此契机,本书将向各位读者、观众、影迷,讲述一些关于老电影档案和历史的故事,分享菲林以外、史料之中的大银幕的滋味。
☆精选中国电影资料馆重点展映的华语片进行文本细读,以史学视野梳理文本脉络,寻找过去与今天的创作联系
☆每篇文章皆附有一则策展故事,亲切讲述台前幕后趣事,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
☆全书附有百余幅作者珍藏的经典剧照、明星海报及民国电影杂志刊物图,尽显电影档案的鲜活魅力
☆对电影节、电影展映、国片及艺术电影推广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的电影文集。作者从多年来从事电影策展工作的经验出发,精选了一批中国电影资料馆重点展映的华语片进行文本细读,以治史的视野与方法梳理这些影片的美学坐标与文化脉络。同时,讲述展映前后的各种故事,既涉及珍稀拷贝的辗转发现、独具特色的映前导览、重要影人参与活动的幕后趣闻,还回顾了放映结束所留下的社会反响和经验总结。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对电影资料馆的功能定位和策展思路、中国电影史上杰出影片及影人留下的宝贵遗产、电影的档案保存难题、艺术影院的未来都进行了深入思考与研究,并辅以百余幅珍藏图片,与影迷们分享菲林以外、史料之中的大银幕的滋味。
..................
※作者的话※
“幕味”一词并非我的新发明,而是源自民国时期一份著名的女性文化刊物《玲珑》,“幕味”即是其中的电影报道版块。我觉得这个词很生动形象,一方面它与英文“movie”谐音,同时更兼有“银幕的滋味”之意……禁不住借来《幕味》之名,对它进行一次遥远的致敬和呼应:因为呈现在诸位读者面前的,正是一本关于老电影档案和历史的研究专书。我希望读者能从书中讲述的久远信息中,找寻到它们与今天中国电影的联结关系以及依旧旺盛燃烧的生命力。
——沙 丹
...................
※名人推荐※
沙丹的这些文章介于影评与学术论文之间,但是这种分析绝非普通的影评,字里行间流露出治史之人的好奇和严谨,以及强烈的自我代入感,也总能不动声色地把话题引到电影史最陡峭的悬崖前。
——李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沙丹实实在在地把中国电影资料馆的艺术影院变成了一个电影史的课堂,成千上万的影迷在这里无师自通,亲近电影史,学习电影文化。所以在沙丹这里,策展和电影史研究互为表里,缺一不可。这也完美地体现在了这本书的体例中,他总是先讲一段策展故事,再展开相应主题的分析,若是缺少其中之一,那就美中不足了。
——magasa,电子杂志《虹膜》主编
......(更多)
沙丹,文学硕士,现任中国电影资料馆事业发展部副处长,长期从事艺术影院管理和节目策划工作,并兼任北京国际电影节策展人。学术研究方面偏重于华语电影历史与批评,曾在众多电影专业刊物、报纸发表论文、书评、影评数百篇;曾翻译《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 96—1937)》一书;参与撰写《欧洲电影分析》《金融危机与中国电影》《银都六十(1950—2010)》等著作;并曾受邀担任过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评委、南方都市报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委等工作。
......(更多)
序一 迷影的摆渡人 by 李洋
序二 站在学院和民间的十字路口 by magasa
前言 神圣的银幕
寻回传统:中国电影资料馆国片放映的策划与影响
从“西游”到“东游”:《盘丝洞》回归的意义与启示
莉莲·吉许的魅影:情节剧、悲剧女旦与中国电影业的初兴
穿越“历史黑洞”:由档案重思三十年代左翼电影运动
寻访自由神:试论三十年代左翼影人的启蒙理想和大众文艺观
精铁熔成经百炼:秋瑾影像传奇
从大陆视角看台湾“健康写实”电影的经验和传承
构建新巴别塔:中美电影的现代交流与跨国合作
玉人永诀:影星阮玲玉的悲剧表演与视觉政治
政治光谱下的文艺变革:新中国成立前夕香港左派影人的活动及影响
夏梦:一个明星的诞生
病中吟:新中国成立初期老舍思想意识的转变
《太太万岁》:女主人的泪与笑
《清宫秘史》:娱乐、伦理和政治相交杂的历史记忆
《小城之春》:银幕上的诗情画意
大匠的困惑:《山中传奇》与胡金铨的心灵世界
附录一 培育期的北京艺术电影放映
附录二 硬盘里的电影存不了100年
后 记
出版后记
......(更多)
......(更多)